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疫下行山熱 莫以環境與安全為代價

疫情下更多市民選擇行山(楊禕攝)

記者: 張禕萌   楊禕   王婧言   楊子銳   楊真菲

2003 年香港爆發沙士 ,熱愛旅遊的港人無法出門,當年曾經掀起行山熱潮。在新冠疫情未全受控的今天,同樣的景象在香港山間重演。

山間垃圾亂人眼,漁護署發近千檢控/警告

「此前我去東龍島行山時,山上有很多垃圾。這樣的景象我倒是第一次見。在我的印象中,香港的郊野公 園管理得很好,市民不會隨地丟棄垃圾,所到之處都是 乾淨的」來自內地的學生王詩諾說。

愉景灣山上的垃圾 (楊真菲攝)

 

一些行山人士缺乏公德心,行山時隨意丟棄垃圾令香港山間,垃圾已經成為了一 道扎眼的「風景」。漁護署在2020 年提出包括亂拋垃圾,損壞植物等 833 宗檢控及123個書面警告。

疫情期間,人們需要配戴口罩,由此也衍生了隨地丟棄口罩的現象。網名為海洋拾荒者 Kitti 的網友常在山間清潔垃圾。她曾在 Facebook 中發帖紀錄稱 「至少五個不同款的口罩!兩個一起疊著仍在樹腳!」

隨處掉垃圾同時增加清潔工人的工作負擔,亦違反「山野無痕」的本意。「山野無痕」是指行山人士應該自行帶走垃圾,取走用過的食物包裝、器皿,避免留下食物殘渣,誤遭野生動物食用。漁護署2015年起,已經聯同環保團體展開「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宣傳教育,鼓勵市民養成良好習慣。

行山選手要謹慎,安全問題需重視

除了環境問題,大量的行山新手還缺乏安全意識,導致意外頻生。消防處的數據顯示,去年攀山拯救數字有602宗,較 2019 年215宗大增近兩倍;受傷人數達 323 人,同樣較 2019 年增加一倍多。

大帽山上行山人眾,新手亦多。(楊子銳攝)

「目前很多人第一次行山或到郊野公園,都沒有經驗,他們只是聽了 YouTube 的介紹,這是不好的」樂施會籌募經理黃玉閒感慨到。

香港山藝協會的負責人介紹「登山活動有不同的層次水平,郊遊也屬於登山的範疇,但是郊遊不需要特殊的訓練。有一些人不滿足郊遊的活動,他們想挑戰高風險的路線,這樣就可能犯錯。」 行山時不正確認清自己,不但會讓行山的樂趣大打折扣,有時還會將人置於危險之中。

去年行山致命意外有11宗 不幸逝世的不乏資深行山人士,專家指就算行山經驗豐富,亦有機會出意外。行山人士不可因自己過往經驗充足而忽視安全問題。

不少人為看大帽山日出,通宵行山,專家提醒要注意安全。(楊禕攝)

行山資深人士 62 歲的 Alvin 提醒大家:「行山前要先做好攻略,對大致所需的時間要有個估算,看看身體狀況是否允許。也要提前準備好裝備,鞋是準備之中的重中之重,要選擇有抓地功能的行山鞋。其次是最好不要單獨行動,有其他人大家有個照應。如果真的是一個人行山,最好可以實時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位置、動態。行山過程中也不要休息太多,盡力都慢慢行。休息太多,氣量不能持續,肌肉會易抽筋。也要帶充足的水和食物及時補充能量。」Alvin 強調行山前也要查看天氣,「如果有大霧,看不清遠方的地標,就很容易偏離目標去了其他地方。行山過程中導航十 分重要,可以提前下載好離線地圖防止山中信號不好。如果迷路最好原路返回不要憑自己的直覺繼續前行。」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疫情下消失的街頭藝術 街舞圈另覓方式生存

研究:疫情停課令兒童專注力下降 家長精神壓力臨近爆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