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科學園人工智能展 港大研AI律師助估刑期

香港科學園舉辦人工智能展覽,展示了各企業及組織的科研成果。當中有由學生團隊 - 香港科技大學發明的機械人。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則展示人工智能律師,成為現場焦點。

港大人工智能律師旨在幫助人們快速估算指定罪行的量刑,開放給大眾使用。有份參與研發該程式的張文傑表示,希望能夠透過該程式,不單幫助法律界人士節省搜集資料的時間,更能讓不熟悉法律的市民自行推算出量刑刑期。

對比法庭的判決,目前該程式作出的估算準確率達92%。其運作原理是基於使用者回答四條問題的答案,使用其先前建設好的模型,推算出刑期的長短。「要在三千幾個案例中抽取有用的資料,實在要花很多人力、物力。」張文傑坦言,建設這個模型是最具挑戰的過程。

港大人工智能律師可透過互聯網使用,開放給公眾免費使用。

張文傑又指在現時大學的學術環境中,投放在法律科技的資源較少。他表示若有足夠資源,希望能進一步發展其程式的自然語言處理,讓使用者可以透過使用簡明直接的語言,取得有關法律資訊。

該智能程式研發歷程兩年,目前僅支援販毒罪量刑估算。計劃的下一個階段是加入對人身傷亡訴訟案件的支援,幫助使用者估計就人身傷害提出的指定申索,能取得多少賠償。被問及日後會否加入關於國安法的量刑估算,張文傑表示目前未有相關計劃。

人工智能發展一直備受爭議,當中有人憂慮部分專業會被機械人取代,造成失業問題。張文傑表示,港大人工智能律師只是一個參考工具,並不能取代律師,同時強調香港法律體制是以普通法為基礎,人工智能在該行業不受認可。他亦提到相關道德問題,例如人工智能就如黑盒,「人們無法得知當中的判決結果從何得出,會對被告人造成不公。」

張文傑表示,人工智能律師並不能取代律師。

另一方面,由學生組成的香港科技大學機械人競賽團隊,則研發出可以瞄準目標,投射箭矢的機械人。Samson和Danny是競賽團隊的成員,他們表示若有更多資源,會用在研究開發上。他們說,這次項目主要靠自己參考網上的Youtube教學影片和大學的師兄幫忙指導而成。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人競賽團隊由三十多個學生組成。
香港中文大學亦有團隊展出機械人作品。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港大預測本港第三季GDP增長7.7% 全年增長6.5%至7.5%

初選47人案再提堂 案件押後至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