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中環街市活化後試業首日人流旺 商戶冀港人多支持

中環街市試業首日,大批市民到場參觀,現場一度十分擠迫。 (潘明卉攝)

 

關閉18年的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市經市建局修復活化後,今日(23日)開幕試業,大批市民到場參觀,現場一度十分擠迫。有商戶對未來營運持樂觀態度,指疫情下中環街市或能成為熱門景點,吸引港人前來消費。但亦有市民指商戶欠缺特色,難吸引再次光顧。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左)、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中)及華懋集團地產業務董事總經理區慶麟(右)聯合主持中環街市試業典禮。 (潘明卉攝)

 

歷史價值吸引進駐  商戶:疫情下「有危就有機」

中環街市活化後,除零售及餐飲,亦有展覽及表演場地,首階段試業已吸引70多間商戶進駐。推動長者就業的社企「銀杏館」也在街市開士多,行政總裁麥敏媚指,中環街市集歷史價值、香港人回憶及懷舊於一身,十分切合社企推動長者就業的信念。麥敏媚指中環街市陪伴許多長者成長,長者對重遊舊地都感到很高興,更開玩笑說「很多腳毛留了在這裡」。

疫情下旅客大減,麥敏媚卻表示「有危就有機」,相信中環街市能成為年輕人新的「打卡」熱點,笑稱「打卡的時候都可以支持下商店」。

 

「銀杏士多」未來一年將會在中環街市營業,行政總裁麥敏媚(左三)對此感到很開心,形容是「另一個里程碑」。 (潘明卉攝)

 

另一位經營港式雜貨鋪的店主黃小姐就反映,中環街市的租金較其他地方貴,但因喜愛舊建築,在得知中環街市活化後就租下鋪位。她表示去年生意是最難做,目前疫情已有好轉,希望多些市民前來消費。

 

中環街市商戶黃小姐指自己態度樂觀,期望未來更多港人前來中環街市消費。(潘明卉攝)

 

中環街市重開 市民特意前來

超過80年歷史的中環街市,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不少市民特意趁首日試業前來參觀。家住元朗的楊生夫婦今日特意重遊故地。楊太表示,主要想看政府活化保育的成果。她認為中環街市修復活化後,雖然變化頗大,但理解「時代會進步」。問及商品是否合心意時,楊太就表示欠缺特色:「我覺得商品沒什麼特別,跟外面差不多,如果賣有特色的東西會更具吸引力。」楊太表示,只有建築物很難吸引回頭客。

 

楊太盼商戶能推出多些特色商品以吸引回頭客。 (潘明卉攝)

 

小時候住在中環的馬同學指,因街市一直在裝修,從來不知道裡面什麼樣,所以今天特意到來,他笑稱「好像來到了一個新地方」。他認為街市內的商品挺合心意,亦指自己打算購買明信片送給朋友留念。

 

現在正值暑假,馬同學(左)與朋友特意相約來到中環街市參觀首日試業。 (潘明卉攝)

 

除了年輕人,今日亦有大批年長市民到來。黃太指自己年輕時經常來買餸,活化後的街市具新鮮感。她又指街市內的商品不錯,適合遊客購買,疫情下不能旅行,相信中環街市能成為港人新的好去處。

 

黃太(中)相信中環街市能成為港人新的好去處。 (潘明卉攝)

 

中環街市首階段試業出租率超過八成,涵蓋街頭小食、特色食肆、本地品牌、文青小店以及生活品味雜貨等。

 

以新面貌登場的中環街市,將保育元素融入場地設計,並運用創新的「無邊界空間」概念設計,提供過百間零售和食肆。 (潘明卉攝)

 

中環街市的水磨石大樓梯在修復後,加裝了金屬扶手。 (潘明卉攝)

 

保育團體對合共13個攤檔進行結構修復及加固,例如魚檔的儲水箱和魚缸,以呈現檔口昔日的整體面貌。(潘明卉攝)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城市浪費遇剋星 剩食回收成風氣

Podcast文化崛起 商業化發展前景仍未許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