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製作電影為別人 創作音樂為自己 ── 專訪電影系畢業生馬力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朝霧瀰漫的清晨,馬力聽著沙沙的波浪聲,伴隨微風徐徐走向沙灘,站在海旁遙望遠方。他倏然跪在沙上,掙扎、發洩地挖出一個洞口,隨後俯伏在地上,默默地向真神禱告。

以上是馬力在其音樂影片內的動作以及情感表達。烏爾都語是馬力的母語,而這首以烏爾都語開首的音樂影片,除了是他就讀電影系時的畢業作品主題曲,也正正描述着馬力的內心世界——即使被內心世界閉上一道門、情緒受到困擾,但他只要勇敢面對,仍相信有另一扇窗會為他打開,尋找生機。由以往封閉自我、因被人歧視而討厭整個香港,到現在屢出新歌,冀為香港社會發聲,縱使他的成長伴隨各種挑戰,但他亦能一一解化,成為真正的自己。

備受歧視的童年 欲改變社會萌生創作電影的念頭

香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青年馬力自言,在童年成長時曾因遭受別人歧視,令他懼於在香港生活,性格因而變得內向,「小時候真的很討厭香港人。」他憶述,就讀小學時曾在街上被不良少年欺負,侮辱性及歧視性的說話從他們口中蜂擁而出,其後更被他們強行脫去衣服,赤裸裸地站在大眾眼前。當他向四周投向求助眼神,眾人的反應卻令他心灰意冷,「當時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我。」馬力深知,這一切遭遇源於自己與其他孩子非同一種族,所以沒有人願意向他伸出援手。自此之後,別人投射的歧視眼光成為他成長路上的一道陰影,每當馬力聽見有人對他說出帶有歧視性的說話,便會衝上前、與他人發生衝突,直至升上中學,他的品行才有所改善。

經老師和校長的幫助下,中學時期的馬力變得開朗,嘗試接觸不同課外活動,如:參加短片製作比賽。雖然他在比賽獲獎,但當時他未有萌生創作電影的念頭,直至馬力觀賞了一部印度電影後,才決心從事電影業,「《作死不離三兄弟》令我有很大的感觸。」他補充,當時印度電影並不流行,但它依靠出色的喜劇情節,最後成為一套改變大眾觀念、被國際認可的印裔電影。「導演能輕易地透過電影,傳遞價值觀予觀眾,而這種Soft Power(軟實力)能有效打動人心」看見以往不受關注的印度電影終能受國際認可,成功打破種族偏見,同為少數族裔的馬力亦想透過電影創作改變香港的歧視風氣。這也讓原本想跟隨父母意見入讀商業學系的馬力,按自己所想選擇入讀香港浸會大學修讀電影系。

馬力偶爾參與不同類型的電影拍攝,希望從中獲得更多有關電影行業的知識,充實自我。(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然馬力已完成浸大電影系的四年課程,但仍有替校方拍攝及剪輯介紹其學系的影片。
空閒時馬力亦有參與電影拍攝工作。(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意外展開創作音樂路 嘗試以音樂表達自己

電影製作並不容易,短短4至5分鐘的影片已需要約10小時的拍攝工作,而電影學院的學生大多會互相合作及幫忙,有時需要同時協助拍攝數項影片作品。2019年是馬力在大學生涯中最為忙碌的一年,當時身為三年級生的馬力坦言,面對繁重學業作業和不停的拍攝工件,沉重的工作壓力令他焦頭爛額、疲於應付;加上當時香港發生社會運動,低迷的社會氣氛令他萌生逃離香港的想法,於是參加了校內的海外交流計劃。在英國當交流生的短短一個半月,他被當地自由創作風氣吸引,亦開始嘗試創作音樂。「剛好是自己的生日,便當作藉口讓自己增添音樂器材。」他笑言,當初開展音樂創作的原意是為了治療情傷,純粹玩樂,直至回港後的暑假,他正式認真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

馬力在英國交流時被當地的自由創作吸引,於是購入音樂器材開始投入音樂創作。(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經歷社會運動、電影拍攝過後,馬力對透過創作音樂表達自我的想法日益增大,「我希望透過(拍片以外)另一種方法療傷。雖然拍攝影片能幫助他人療傷,但有時未能做到自我療傷。」他低頭細數創作歌曲,內容包括:家人、伴侶以及社會,每一首都與自身經歷有關,特別是其畢業作品。這是馬力受著情緒困擾之下所製作的一套紀錄片,他將自己熱愛的音樂加入其電影當中,達至「相輔相成」的效果。

馬力熱愛創作不同音樂,他希望自己能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上,以歌聲唱出他們的心聲。(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馬力慶幸自己在創作音樂的過程中遇到不少恩師,尤其是在浸大任教填寫歌詞班的著名香港填詞人周耀輝。縱使自己無緣參與課堂,但他仍多次透過電郵與周耀輝聯絡,並獲得對方在歌曲填詞上的幫助,「沒有想過周老師(周耀輝)會仔細聽我的作品,更沒想過能夠與他外出吃飯,互相交流作詞的心得。」馬力坦言,以往自己缺乏填詞寫歌的經驗及訓練,而周耀輝的專業評語卻啟發了他, 驅使他創作更多音樂作品,甚至萌生發行屬於自己作品的念頭。

透過音樂創作渡低潮 以歌曲陪伴情緒病患者

萬事起頭難,馬力憶述過往的音樂作品,直言「自己的歌曲都是代入別人的角度而創作。」 他提到自己最新發佈的作品「I' m (not) okey」,這首歌是馬力第一首在歌詞中加入烏爾都語的作品,也是一首希望鼓勵他人的歌曲。

馬力提到創作該歌曲的契機是因自己曾踏入低潮期。當初他只是聆聽朋友的心事,直至編寫畢業作品劇本的時候,未料自己陷入情緒低谷,「當時出現了幻覺和幻聽,整天縈繞著『死了便一了百了』的念頭。」曾經感受抑鬱症痛苦的馬力,想到伴隨願景創作一首歌曲,他期望透過這首歌,帶出陪伴情緒病患者的重要性,讓聽眾能站在病患者的角度,藉此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而並非僅說一句「有勇氣自殺不如有勇氣生存」激勵對方。

夢想路雖難行 冀堅守宗旨向前行

馬力深知實現以作品幫人一把的夢想甚艱難,但他仍選擇堅持踏上創作之路,為香港的少數族裔發聲,「我計劃創作一首以中東風為主題的歌曲,但以廣東話創作歌詞,製作一首饒舌歌曲。」他希望透過混合不同音樂元素進行創作,尋求新的突破。

「電影為大眾,音樂為自己。」是馬力恪守的宗旨,以電影披露社會議題,以音樂療癒傷口,兩者相輔相成。「有些人可能走很平坦的路便能游出大海,有些人卻要走很崎嶇的路。」馬力明白達到以片、曲匯聚人心並不容易,當中面對不少困難和挫折,但他深知只要捱過各種失敗,最終還是能實現心中所想。

馬力因拍攝畢業作品而患上了情緒病。(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醫學會籲市民接種流感疫苗 新冠和流感疫苗接種應隔14日

許樹昌:第三針轉打復必泰 抗體水平升至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