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從街頭跳到奧運 香港霹靂舞者與五環舞台的距離

當DJ播放音樂,意味着一場比舞即將展開。舞者踩著拍子,手腳在地上交替支撐着,當觀眾正期待各式各樣的舞蹈「大招」時,舞者卻把身體懸空定格在一個位置。還未定過神來,一招「風車(Windmill)」緊接使出,舞者運用肩背力量支撐起整個人,雙腿呈「V」字形張開,然後整個人在地上快速旋轉,瞬間把全場氣氛炒到最高點。短短一分多鐘的比舞回合就呈現了整個舞蹈的起、承、轉、合,這就是2024年巴黎奧運 的新增運動項目——霹靂舞(Breaking)。 

為了踏上五環舞台,一班香港霹靂舞者(B-boy、B-girl)正積極備戰。惟眾舞者坦言,香港缺乏屬於霹靂舞者的訓練場地和資源,他們唯有利用工餘時間另覓場地練 舞。相比亞洲其他地區,香港霹靂舞距離發展尚有一段路要走,一班舞者希望藉著奧 運熱潮推廣本地霹靂舞,讓其獲得本地市民青睞。

霹靂舞沒有預先設定的音樂和編舞,舞者需跟隨音樂節拍發揮即興舞蹈,同時亦講求舞蹈技術、姿態美感、及舞者的創意力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街頭練舞被驅趕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  

曾子驊是港隊霹靂舞選拔賽的兩站冠軍,外界預計他將代表香港到海外出戰大型國際賽事,以爭取下屆奧運的「入場票」。當年正值15歲的曾子驊,被霹靂舞的高難度動 作吸引,豈料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班霹靂舞者,毅然一跳一躍便在舞圈內打滾了14 年。 

「現時每逢星期一、三、五會跳舞,星期二、四、六就可能進行體能訓練。」曾子驊下班後,便隻身返回舞團工作室、或居所附近的海濱練習舞蹈,每次練習約兩小時。 儘管工作室具備冷氣和軟墊等設施,他卻坦言「喜歡到街頭練舞」,尤其是練習過程中,他的舞姿所引起的市民目光。曾子驊憶述,最近與友人在街頭練舞時遭場地管理員勸阻。他無奈稱,「明明當時的音樂已經調校得不太大聲,可能他(場地管理員)覺得我們五、六個人阻礙到別人。」現時康文署雖有舞蹈室和活動室租借服務可供市民使用,但對於像曾子驊般、只得利用下班後空餘時間練舞的舞者而言,康文署轄下的舞蹈室和活動室在晚上6時至10時卻往往額滿。曾子驊與一班舞者只好自掏錢包另覓場地,眾人每月花費近5000元租用工廈單位作練舞室,在這「彈丸之地」隨心所欲地互相比舞獻技。 

曾子驊與舞團成員合租工廈單位作團隊練舞室,亦自訂訓練時間鍛煉體能及舞技。

「在香港跳舞完全掙不到錢。我自己曾到去過社區中心和私人中心班教授舞蹈教舞,但太少錢所得費用太少了,(教班)一個月最多只掙到有 8000元左右。」曾子驊坦言,本地霹靂舞尚未普及,亦談不上是受歡迎的舞蹈種類,導致許多霹靂舞教班因報名人數不足而無法順利開班,及後令一群正打算以「教班」為主的霹靂舞者被迫放棄霹靂舞,為生計轉往其他工作。

曾子驊(中)在第一、二站的港隊選霹靂舞拔賽贏得冠軍。(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曾子驊左手前臂紋上與霹靂舞有關的圖案,他形容圖案猶如迷宮,提醒自己「要靠自己去找出路」。

香港將戰巴黎奧運 惟未能走進精英制  

現時香港共有174名已註冊的業餘霹靂舞運動員,曾子驊指「(加入奧運代表隊後)政府會提供資助,但需視乎你能否勝出比賽,例如:在比賽取得頭四名成績。」他亦提到,縱使霹靂舞成為精英體育項目,惟現時制度根據運動員比賽成績配給資助或獎勵,「現時給予運動員的資助或獎勵不多。」以12月在巴黎舉辨的「世界霹靂舞錦標賽」為例,香港體育舞蹈總會向運動員資助出國機票和酒店費用,然而未有提供比賽及隔離期間的補貼、以及生活費,意味着霹靂舞運動員將近一個月沒有收入。 

曾子驊曾參加各項大型比賽,但他認為政府對霹靂舞運動員的資助「少之有少」,往往只提供機票津貼。

政府在推廣體育項目時,制定兩大方向以助本地體育發展,分別是「體育普及化」及「體育精英」。香港體育學院(下稱:體院)過往以策劃者角色,制訂及推行「精英體育計劃」體院把「精英資助」體育項目劃分為「A*級」、「A級」及「B級」,由運動員在海外賽事的最佳成績評核該項體育項目,再向運動員提供不同級別的培訓及資源。根據體院《2019至2020年度報告》,體院共支援33項「精英體育項目」,涉及精英運動員培訓支援的支出總額達5.79億港元,然而霹靂舞未被列入精英項目之中。此曾子驊認為,現行體院制度只令部分運動員「越厲害的會越厲害」,曾獲獎的體育項目被分配更多資源,反之屬冷門運動項目如霹靂舞,則沒有獲得足夠配套。 

香港體育學院設立的「精英體育資助」門檻。

對比日本及韓國,當地政府或企業向霹靂舞運動員提供經濟支援。曾參加不少大型賽事的曾子驊指,「據我所知,許多日本、韓國和台灣霹靂舞隊伍皆有公司、經理人, 及後政府向他們提供生活費,讓他們(霹靂舞舞者)全職跳舞。」

曾子驊(左一)曾出戰多個大型舞蹈比賽,如到台灣出戰「2019 FILA Respect Culture Taiwan」賽事,可是他每次都需自費到當地比賽。 (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成立霹靂舞分部委員會 盼為港隊爭取資源  

自奧委會宣布霹靂舞納入下屆奧運新增項目後,香港體育舞蹈總會隨即在2020年12月設立霹靂舞分部,為霹靂舞運動員提供援助,以及為下屆奧運進行本地籌備工作。香港體育舞蹈總會霹靂舞分部委員會成員鍾孝昌表示,總會正計劃從舞蹈技巧、體能訓練和心理質素三大方向,為港隊霹靂舞運動員提供培訓,至於詳細培訓內容及具體細節等,則要待今年12月正式組成港隊代表後方可落實安排。

港隊選拔賽賽制「Trivium system」的評分細則。

鍾孝昌認為,以往霹靂舞者專注於提升個人舞蹈技巧,卻較少向企業及政府推廣霹靂舞文化。他期望,今年能透過總會作為平台,對外宣傳霹靂舞的發展潛力,以吸引政府和本地企業支援,為業界和港隊爭取更多資源。鍾孝昌期望,總會獲首批資助後,可協助霹靂舞舞者全職訓練,使舞者們在不用擔心生計的情況下投入訓練,躋身奧運舞台。

香港體育舞蹈總會霹靂舞分部委員會成員鍾孝昌表示,亞太地區如韓國和日本的霹靂舞舞蹈水平較高,但強調「香港都唔係無得打嘅。」(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主流運動或地下藝術成爭議 舞者:各有各做  

鍾孝昌明言,對於霹靂舞能否成為主流運動,本地舞者各持己見。他稱不支持霹靂舞加入奧運項目的人認為,霹靂舞是一門藝術,並非單純的運動。另一邊廂則認為,霹靂舞能藉奧運機會推廣至本地,鍾指現時部分舞者對霹靂舞的未來感憂慮,多於覺得這一項藝術已經被破壞。  

對於愈來愈多本地人認識霹靂舞,鍾孝昌認為其走上主流是歷史重演。自美國電影出現霹靂舞的蹤影後,原是美國小眾活動的街頭舞蹈,漸漸為人熟悉,「這樣才多了人認識(霹靂舞),現在也是如此。」他強調,如何定義霹靂舞、大眾怎樣理解霹靂舞,視乎傳播者如何宣揚該舞蹈,讓霹靂舞獲更多資源發展亦不是一件壞事。 

曾子驊坦言,行內不少舞者支持霹靂舞維持非主流形式,「我認識的人裡,眾多舞者仍想保持霹靂舞的地下文化,但我卻覺得沒所謂,你真的喜歡繼續走『地下化』便繼續。」他認為,以「各有各做」形式發展霹靂舞有利所有舞者,想霹靂舞走向主流的人可參加奧運等世界賽事,以爭取更多資源發展霹靂舞;想將霹靂舞維持「地下化」 的人可繼續往「地下」舞蹈圈子發揮所長,兩者並無衝突。曾子驊支持霹靂舞主流化,並明言「我覺得若可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到、注意到(霹靂舞),是一件好事。」 

現年29歲的曾子驊表示,自己將捉緊踏上奧運場地的機會,「試一試,不要令自己後悔嘛!」他暫時把目標放在2022年的「杭州亞運會」,期望自己能晉身四強。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從零到全職手鈴推廣者 李潔瑤:音樂是代言人,我寧可用音樂說話

民主思路黃頴灝獲足夠提名參選立法會 透露有人游說轉戰新界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