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新聞專題】休閒農場因疫情受益 未來發展仍荊棘滿途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超過兩年,出境旅遊似乎遙遙無期,不少港人轉為嘗試本地的娛樂活動及設施,而兼具生產、娛樂和服務性質的休閒農場便成為其中一個選擇。以疫情作為契機,有漁農界議員提議,容許休閒農業有限度提供民宿、餐廳等服務,以促進休閒農場發展經濟型產業。但休閒農場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的挑戰和機會有哪些,未來又是否大有可為,一系列的問題仍有待解答。

 

農場轉型成功獲利 經營未受疫情影響

現時登記於新界蔬菜產銷合作社有限責任聯合總社的休閒農場有136間,分布於九龍、沙田、上水等地,開放給公眾遊覽,並提供農產品自摘和租用農地作休閒耕作等體驗活動。位於馬鞍山的「自然有機農場」負責人廣叔表示,農地在百多年前已遭原居民棄置,其父母得他人同意後落戶所得。廣叔指,農場能維持經營至今,有賴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和區議員幫忙。當初區議員發現他缺乏營銷手段,農場收入不高,就向漁護署反映,及後向他推廣「休閒農場」營運模式。他認為,經營休閒農場所得營利比傳統生產模式多,最終在審慎考慮後決定轉型。

廣叔曾獲漁護署資助改善農場的供水系統。

廣叔說:「農場原先的運作模式與普通農場無異,但利用賣出的農作物所賺取的收入,連員工的薪酬也支付不起,所以全部工序都需要一手一腳自己做,很辛苦。」而現在改為休閒農場後,雖仍有傳統耕地作生產用途,但大部分農地已改作休閒用途,參觀者能租地一至兩季來種植蔬果,農場則以收費方式提供肥料及大型農具,並為不熟習務農程序的遊客開辦付費的教學班,至於培苗和搭棚等消耗品則另外收費,使農場的收入來源增加了不少。他指出,疫情並沒有影響農場的運作,由於農場沒有人數限制,而且每畝田相隔頗遠,市民體驗耕種時,也必定相隔兩至三米以上,因此不必擔心社交距離的問題。

參觀者可以租用農地一至兩季種植各種蔬果。

 

香港應否發展休閑農業  至今仍衆説紛紜

 談及如何發展休閒農業,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說,希望農場能兼顧生產和提供食宿的功能,但要確保有關發展不會影響原有的農產品供應。以台灣為例,休閒農場內的農業用地面積,不得低於總面積的90%,且不得小於0.5公頃,而且容許興建的設施中,並不包括康樂設施在内。他認為,香港可以參考台灣的做法,修訂有關法例,如生產型農莊可撥出小部分農地作飲食或銷售用途,如餐廳或商店等,但所佔用的土地只能佔5至10%農地面積;如農地已有建築物,則可改建為過渡性房屋或民宿。非生產型的農場,則可完全轉型為以推廣為主的休閒農業。

他又建議參考內地農業園的營運模式,將傳統及新型農業結合。農地的生產部分由農戶專門負責,而農場的推廣、零售、餐飲業務則可由商家以合股形式與農民經營,這樣農民便可專注於生產。

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指推動休閒農場的發展須政策和法例配合。(受訪者提供)

但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則認為,香港現時未具備大力推廣休閒農業的客觀條件,因為香港現時的農業市場仍屬於「大市場,小政府」。他指,現時香港有約5,000公頃的農業用地,但實際的常耕地只有700至800公頃,若政策和土地規劃不配合,即使有優質土地,休閒農場也難以發展。他強調,一些高農產價值土地必須要保留,政府在規劃時亦需考慮如何將農場與市場的距離拉近。他提到,農業園的發展提案已提出一段時間,但遲遲未實施,懷疑政府無心推廣。

他認為,現時的休閒農場多數只為商業利益,並不是推動農業。他建議,政府應先推動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素,加強農業經濟效益,「如果沒有經濟效益,誰會做?」

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功能界別議員謝偉銓建議政府應推廣機械及科技大規模生產。(受訪者提供)

 

休閒農場擴展服務 法律限制困難重重

若政府容許休閒農場擴展食宿服務,廣叔認為,經營特色小食或飲品小店會比餐廳好,例如販賣農場的農作物和研發的飲品。他透露,農場有一個「石磨」,以往舉辦過活動教授市民「推石磨」製作豆類製品,如豆漿及豆腐花等。他又說假期時一天生意額可達過千元,估計總月入約港幣30,000至40,000元,相當於一個在城市工作的人,可惜後來因農場沒有食物製造廠牌照,而遭食物環境衞生署禁止供應食品。

市民可以在農場體驗耕種的樂趣,例如可種蕃茄、蘿蔔等蔬菜。

要進一步發展休閒農場,法例似乎也是一大阻礙。何俊賢表示,由於法律限制農業建築不能涉及商業用途,「休閒農場」難以提供住宿。他舉例,即使是興建一個廁所,至少要經5個政府部門審批,而且需時多年。至於考慮在農場設茶水亭,根據現行法例也是不可行,「因經營時或會產生污染物,符合不到衞生及排污條例,而無申請食物牌亦不能提供食物。」何俊賢指出,不應將管理城市的模式和限制套用到郊區,建議政府設立「行業管理條例」,即就行業需要制訂一套對應的法律制度。

謝偉銓也提到,農場建築物的審批要求十分嚴厲,但當局對於一些懷疑不合規格的設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局限了休閒農場的發展。他又指出除了牌照申請受阻,農地的電力及水供應也限制了休閒農場的發展。

廣叔則認為,如果要申請不同牌照,將令休閒農場難以發展服務業。他解釋,處理農地、建築物上蓋、污水排放及食物製造的牌照,已涉及多個政府部門,程序繁複且時間長,回覆都是「依書直說」,未能幫助解決問題,令農場很難大規模發展。廣叔認為,「如果要幫農民,就應該所有事務均由一個部門統籌,來解決所有問題,而不是分開幾個部門處理」。

他慨嘆,雖然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都願意支援農民,但他們任期有限,提供到的幫助很少。即使向政府抗議和投訴,廣叔擔心,這樣或會帶來「後遺症」,日後遭當局為難,「日後他們經常來巡查,說這裏不合規格,那裏要罰款」。

 

市民支持休閒農業發展  冀政府做好宣傳及規劃

市民陳小姐表示,發展休閒農場對市民及農民均可帶來好處,形容是雙贏方案。她解釋,休閒農場提供食宿和農耕體驗等服務,一方面有助改善農民生計,一方面可讓大眾在假日有多一個娛樂的選擇,嘗試體驗鄉村生活,遠離煩囂,「在疫情下,很多時候都感到很崩緊,如果放假到農場種東西、吃新鮮農產品,也是挺好的選擇,相信可以放鬆心情」。她亦期望政府日後能多加宣傳,大力推廣休閒農業,讓多一些市民留意這類活動。

受訪市民認為,發展休閒農場對市民及農民均可帶來好處,但擔心沒有足夠土地給農民發展。

市民吳先生則說,雖然自己對農耕生活不感興趣,即使有休閒農場都未必會到訪,但仍支持發展休閒農場的方案,認為「大眾多一個選擇,市場多樣化,對整個社會始終都是好事,例如有多些新鮮菜吃」。

他亦對政府會否積極規劃休閒農業的發展持保留態度。他提到,政府現時專注開發土地,覓地建樓,如發展「北部都會區」,坦言「政府有地都可能會收來發展,真的會有足夠土地給農民發展業務?」。吳先生希望政府可以做好政策規劃,平衡及保障各方利益。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恒指收市跌291點 市場預料或要下試20000點關口

調查:修例後九成劏房租戶稱仍被濫收水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