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文化專題】一針一線的藝術 繡花鞋歲月不枯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出自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菩薩蠻·隔花才歇廉纖雨》,繡花鞋自古便受文人雅士青睞,時常用於隱喻女性形象。而繡花鞋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繡鞋的顏色和種類也用作區分穿着者的地位和民族,如民國使用綢緞製成的繡花鞋,一度是「富人」的象徵。

繡花鞋經歷過輝煌的時期,但隨着時代的轉變、各類新款鞋履的出現,以及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現下已逐漸式微,變成人們眼中的「老古董」。或許,終有一日繡花鞋會絕跡香港。

 

繡花鞋歷史悠長   針線之間皆心意

繡花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晉國 ,晉獻公希望百姓永遠記住他的文治武功和輝煌戰績,便勒令宮中所有女子在鞋面繡上十種花果紋樣,這便是初代的繡花鞋。繡花鞋從唐代開始盛行,後來更推出多種款式如「重台履」、「立風履」,直到現在的中式婚禮,新娘在裙褂下仍會配上一對繡花鞋。

ChanLokKiu_ChangManTing_photo16:先達商店的繡花鞋從刺繡到造鞋都是人手製作。(受訪者Miru提供圖片)

人手製作的繡花鞋工序複雜,製鞋前需先設計刺繡圖樣,完成紙樣後便開始刺繡,之後才造鞋。造鞋要先將製鞋布料裝裱和製作鞋底、墊腳、鞋墊、綑口和鞋帶,接着使用縫紉機將它們組合,最後將鞋楦放進繡花鞋裏,鞏固鞋型即完成。

不同的刺繡圖案象徵不同意義,繡花鞋師傅一般會繡寓意吉祥的圖案,比如鴛鴦象徵夫妻相處和睦, 蓮花則象徵連生貴子。儘管沒有顏色限制,但古代工匠為配合服飾,會選用較低調的棗紅色和黑色面料製鞋。隨技術進步,繡花鞋的顏色逐漸多元化,例如有近年大熱的蒂芙尼藍色和牛仔藍色,讓顧客能夠搭配不同服裝。

ChanLokKiu_ChangManTing_photo20:傳統的虎頭鞋會在鞋面繡上老虎圖案,寓意孩子跟小老虎一樣健壯,用形象逼真的虎頭圖案驅鬼辟邪,保護祐孩子無沒病沒無災。

 

緊貼時代需要  款式革新多元

款式可多變,傳統須保留。英皇拖鞋第二代接班人李先生強調,儘管追求革新,繡花鞋的圖案卻不能違背中國傳統,「(我們)不能因為知道企鵝暢銷,而改繡企鵝圖案,圖案必需具有中國傳統色彩,這是最重要的。」他現下仍每天留守店舖,主動了解客人的需要和喜好來保留或推出新款,希望每一位客人都找到自己心儀的繡花鞋。

ChanLokKiu_ChangManTing_Photo1:英皇拖鞋由1960年開業至今逾60年,從未搬遷。

與堅持保留傳統圖案的李先生不同,先達商店第三代接班人、90後的Miru則認為只要不是在鞋底繡花,圖案的款式並沒有太大禁忌:「喪事用的繡花鞋通常在鞋底繡花,所以(我們)只能在鞋面繡上圖案,就算繡上西洋款式的花草,也沒有衝突。」她補充,來學習製作繡花鞋的學生都會在鞋面繡上西式圖案和動物,甚至是英文姓名。

除此之外,Miru也推出不少容易配襯衣服的款式,例如加入近年流行的牛仔布藍色、麻色、湖水綠等顏色,新增船踭、高踭、人字拖等鞋款,還在鞋底加上「箍臣」來提高舒適度。她亦會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繡花鞋的穿搭技巧,希望大眾不只在重要場合穿繡花難,平日外出時也能穿穿看。

ChanLokKiu_ChangManTing_photo22:Miru製作的牛仔布繡花鞋。

 

繡花鞋製造業凋零 盼盡一己綿力以傳承

傳統製造業青黃不接,現時已鮮見年青人投身繡花鞋行業,繡花鞋的製作方法也逐漸簡化。李先生指,比起六、七十年代製造業蓬勃時的繡花鞋工藝,現在的工序和難度因為人手不足都簡化了,「以前的鞋底會採用『交叉縫』的針法,現在只會貼上去。」而他也不贊成年輕人全職投身於製作繡花鞋,直言沒有發展機會,「一雙鞋的成本已經是幾十元,現時的利潤已不合理,所以不會有人再做。」

ChanLokKiu_ChangManTing_photo14:李先生認為,製作繡花鞋的工序較為複雜,至今已經越來越少年輕人學習這門手藝。
ChanLokKiu_ChangManTing_photo18:Miru認為繡花鞋見證了人一生中的重要時刻:從嬰兒的「虎頭仔鞋」,到新娘的褂鞋,以至長者壽誕的「壽」字鞋。

不過,為了傳承人手製作繡花鞋的技術和歷經三代人的繡花鞋店舖,Miru積極開辦各種教授刺繡和造鞋的工作坊來招募人才,以及提供為期3年的訓練,讓學徒學習造鞋。但培育「新血」困難重重,她慨嘆「曾有批學生訓練了一年半後因覺得自己不適合或太辛苦而放棄,最後沒有一個留下來。」她指製作繡花鞋的技術繁複,加上學徒單純想學一門手藝,無意投身造鞋行業,她只能「見步行步」。

ChanLokKiu_ChangManTing_photo21:為了傳承繡花鞋製作方法,Miru 不時會開辦工作坊教授學生。(受訪者Miru提供圖片)

 

繡花鞋還未過時 傳統文化的象徵

縱然繡花鞋舖堅持人手造鞋,不停改良和推出新款式,也需要一群留意繡花鞋的買家支持才能絕處逢生。按照傳統中式婚禮,新娘是着褂鞋出嫁,但考慮到鞋款的實用性,現在不少準新娘都會用高跟鞋來代替。準新娘Coco卻堅持沿用傳統,訂造了一雙紅繡鞋。皆因大半年前,她在籌備婚禮期間意外找到一款似家人年輕時穿過的繡花鞋,令她開始對繡花鞋的歷史感興趣,就連家用拖鞋也換成了甚具傳統特色的繡花拖鞋。對她而言,繡花鞋是家中兩代人的文化連結,勾起了她對兒時的回憶。

ChanLokKiu_ChangManTing_photo15:Coco認為裙褂要配上繡花鞋,才算是完整的中式婚服。(受訪者提供圖片)

近年流行的「漢服風」也促使許多年輕人購買繡花鞋。現年18歲的Chloe是漢服愛好者,她的繡花鞋除了拿來襯搭漢服,也會用作日常穿搭。比起光顧本地數間甚具口碑的繡花鞋老店,Chloe還是更喜歡在台灣網店購買,「(香港的)繡花鞋顏色都很鮮艷,圖案較傳統;台灣出品的繡花鞋看上去顏色偏淡,『小清新』風格(指清雅,自然的風格)能用作日常穿搭。」

Chloe慨嘆繡花鞋在不少香港人心中代表「老土」,「繡花鞋可能很快便會消失。即使香港接受了不少外來文化,(還是)希望傳統文化能夠傳承下去。」她認為,擴闊和開拓外地市場成了保全繡花鞋的唯一出路,並提議繡花鞋的款式可結合傳統和流行文化:「例如繡花鞋舖可以推出『建議穿搭』。刺繡並非中國獨有,繡花鞋(的本身)才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特色,鞋舖可考慮在繡花鞋上縫製(蘊含)西方文化的圖案。」

面對着人手減少、利潤微薄、文化關注度低等問題,繡花鞋會否和其他傳統工藝品一樣被時代洪流所淹沒?Miru曾想開設恆常繡花鞋製作班,讓小朋友從小接觸繡花鞋,但迫於店舖業務繁忙和受疫情影響,最終不了了之。李先生則認為,所有潮流都是一個循環,如人們重新開始留意黑膠唱片,多年前的舊款時裝又忽然盛行。他相信,當更多香港人開始留意文藝產品,會有助推廣繡花鞋。無論是堅守家族心血的李先生、一心傳承繡花鞋工藝的Miru,還是喜歡繡花鞋的Coco和Chloe,他們都為繡花鞋的傳承帶來了希望。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人物專訪】自由攝影師梁奕豪:記者身份不再 記錄初心不變

劉宇隆料疫情未來數周仍在港橫行 稱自然染疫是「上天賜的一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