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第五波院舍爆疫揭癥結 照顧人手短缺該從何止血?

第五波疫情重創全港院舍,超過九成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爆疫。面對大量職員確診,院舍人手臨近崩潰,有院舍一度只剩數名員工可如常工作。為舒緩院舍人手危機,勞工處於3月放寬「補充勞工計劃」部分規定,批准院舍以月薪連津貼共逾3萬元輸入護理員,惟業界認為措施打擊本地員工士氣,反而行業吸引力低、缺晉升前景等癥結仍未獲解決。

人手緊張院舍瀕臨爆煲  「三工」替假質素參差

院舍大規模爆疫,不少照顧員因染疫缺勤,導致前線人手緊張。一間混合式津貼殘疾人士宿舍的護理主任李先生表示,他所在的院舍在第五波疫情中有約150名院友染疫,佔總人數的四分之三。他透露,2月中旬至3月時正值疫情高峰期,最嚴重的時候,轄下管理的16名員工有12人因染疫而無法工作。作為管理層的他,一度需要朝九晚九當值,並連續工作16日,更指當時疲倦到「沒有精力感受任何事」。

對此,李先生指院舍需額外用三倍薪酬(即俗稱的「三工」)外聘臨時替假員工,惟替假員工重量卻不重質,難頂替熟手的照顧員完成工作。他續指,雖然替假員工均受過培訓,但服務質素參差,若沒有正職從旁指導和監督,也只是「請回來站」。他感嘆在人手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無暇顧及服務質素,院友「有飯食、有藥食就罷」。

 疫情下人手短缺,不僅增加院舍職員的工作量,部分弱智或肢體傷殘的院友更是無所適從。李先生指,一些院友習慣由「熟面囗」的員工照顧,但不少員工因需強檢或染疫等原因缺勤,很多貼身照顧的工作,如餵食、協助如廁等,都由替假員工頂替,加上職員工作時換上保護衣和眼罩等防護裝備,令一些弱智或肢體傷殘院友感到恐慌和陌生,害怕被「穿着奇怪衣服」的人照顧。

高薪聘外勞或惹同行不滿 工會批「臨急抱佛腳」

勞工處一直推行的「補充勞工計劃」規定僱主在申請輸入勞工配額前,必須先經過三個程序,包括:在報章刊登招聘廣告、在勞工處進行強制本地招聘、安排再培訓課程,方可交勞工顧問委員會(勞顧會)考慮,以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而政府早前為增護理人手宣布放寬計劃規定,容許業界省卻4星期的本地招聘步驟、彈性批准津助院舍輸入護理員,以及暫緩勞顧會的審批,為期3個月。但李先生表示,他所在的院舍無意參加計劃,認為「請神容易送神難」,外地勞工的語言、文化及護理標準均與本地相異,擔心磨合非常需時。

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秘書鄭清發形容,高薪招聘外勞是「臨急抱佛腳」,會打擊本地員工的士氣,「觀感非常差,好像用外地勞動力取代本地員工」。而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則表示放寬措施僅可「救急」,要解決業界的人力資源問題,仍需從源頭上進行改革。

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義務秘書鄭清發稱,放寬「補充勞工計劃」也未必吸引外勞來港工作,因為中港沒有完善監管機制,部分內地中介公司會向申請人索取高昂的中介費。(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社署推兼讀課程吸新血無果 學歷待遇不等、缺晉升前景致流失

陳志育續指,現時問題在於政府未能對症下藥,經常靠撥款了事。例如社會福利署(社署)曾在2015年推出「青年護理服務啟航計劃」,由政府資助學員入讀兩年制兼讀課程,讓學員邊學邊做,沿晉升階梯發展。但該計劃招生多年來共計1,158人,僅不足三成人留在行內。陳志育認為計劃雖以「做兩年有機會成護士」作誘因,但晉升護士標準嚴格,成功例子寥寥可數。

而有關問題也反映出院舍照顧服務業背後,人手要求兩極化、行業缺乏晉升前景的癥結。目前行內職系分為前線照顧及醫療護理兩大範疇,前線的護理員和保健員無學歷要求,但醫療護理職系如護士、物理治療師等則須完成相關大學課程。陳志育指出前者難以跨學歷的鴻溝,「一個護理員做廿年冇可能變身做到護士」。

沒有學位升職難,但有學位在手也求職困難。陳志育提到現時與安老相關的文憑、學位資歷均無法銜接業界職位,例如讀「老年學」的學士畢業生「既不是社工、也不是護士」,定位尷尬。而李先生亦認為花4年完成學位並「不划算」,指出行內面試並不特別重視學歷,而是注重做事條理及責任心。學生花4年取得畢業證書卻「高不成低不就」,待遇跟完成10多小時的物理治療助理證書課程相同,難吸引年輕人報讀。

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表示,深切感受到院舍員工沒受到社會重視,認為這樣很荒謬。(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業界:行業專業化去厭惡印象、增吸引力 倡供明確晉升階梯

陳志育和鄭清發都認為,要增設晉升階梯,制訂長遠規劃。陳志育建議當局可增設性質與護士相近的中層專業給高級文憑畢業生,提供更多發展,「重點是要讓一個學歷不高的年輕人看到人口老化現象能認為這個行業是有發展,入行能夠由低到中都有晉升階梯。」鄭清發亦促請政府制訂長遠人力資源規劃,例如為前線職位增加劃分,護理員工作5年可晉升為資深護理員、享有更高薪酬等。

另一方面,他建議增設安老業專屬專業,如設保健員之上且受政府認可的新職位,不必如護士資歷高,並且不屬於醫療系統。護老業相關學位畢業生不單能有相稱的職位,亦能避免與醫療系統爭奪護士、物理治療師等人手。

鄭清發則認為,培訓局就看護業有着比台灣完善的培訓,惟沒有足夠薪酬成為誘因,「護士做的工作與看護差不多,但醫院環境較好、薪酬亦更高」。他相信提高薪酬有助淡化年輕人對看護業厭惡性行業印象,增加行業吸引力。

陳志育認為,今次院舍爆疫揭示業界累積已久的人力資源問題,顯示當局缺乏政府具前瞻性的政策。

 

《San Po Yan Magazine 新報人》

新報人(SPY)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實驗報紙,以實踐新聞自由為原則;體現不趨附商業利益,不附從政治功利,只為專業學習的存在價值。

留言

政府立法暫緩追租 干預還是穩定市場?

靈性修行感悟人生 助迷失者克服恐懼 - 專訪身心靈治療師Gigi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