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專題

港星帶動本地流行文化 疫情無減港人追星熱潮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廖珮言編輯:姚超雯
  • 2022-05-29

「So I say I love you 只有愛恆久不枯」這句歌詞相信不少香港人耳熟能詳。香港流行音樂文化再度興起,本土明星亦重新回到鎂光燈下,他們的一舉一動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隨之而來的追星熱潮亦引人注目。明星代言的產品常被粉絲一掃而空,在街上的宣傳廣告成為熱門的「打卡位」、港人的「朝聖」之處。疫情下現場追星活動減少,但粉絲追星熱度反增,是什麼再次燃起港人的追星欲望呢? 社運引大眾關注本土文化 「貼地」明星成流行文化代表 本地明星的風頭無兩,男子偶像團體Mirror更是風靡全港,有學者相信,這是香港的本地文化重獲大眾重視的表現。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專門研究流行文化的學者李展鵬認為,「明 …

專題

默默無聞的世界冠軍--- 專訪氣槍實用射擊運動員謝濬謙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符 芷琳編輯:姚超雯
  • 2022-05-27

「嘭!」的一記槍聲打響了比賽前奏,謝濬謙作為香港主場的代表出賽,在九龍灣國際展覽中心內將戰靶逐一擊落。隨着最後一下槍聲漸漸消散,第一屆氣槍世界錦標賽在港隊勇奪16面金牌後落下帷幕。獲得世錦賽U21(21歲以下組別)團體組世界冠軍的謝濬謙本以為如此戰果定能向大眾宣傳實用氣槍射擊運動,卻不料翌日的報紙隻字未提;努力爭得佳績的他,還被朋友以「槍王」嘲諷。奪冠的輝煌恍若一場夢,終被現實打回原形,多年來的不懈努力似乎只是徒然。 初登國際賽舞台碰壁難適應  奪冠證明自己卻遭質疑 說起謝濬謙的奪冠之路,那可謂是「驚險萬分」,就連他自己也坦言從未想過能獲此佳績。他憶述,作為比賽場地的「九展」寬敞無比 …

專題

靈性修行感悟人生 助迷失者克服恐懼 - 專訪身心靈治療師Gigi Chan

  • 新報人
  • 記者:鄭 敏婷、林 澤鋒編輯:尹寶盈
  • 2022-05-25

拿起敲棒,輕輕擊響地上大小不同的頌缽,沉穩的頌缽聲隨即傳遍工作室。眼前這位眼神柔和卻不失堅定的年輕女性,正是身心靈治療師Gigi Chan。她目前在社交平台分享身心靈資訊,同時就讀輔導學碩士課程,藉着靈性治療配合心理及輔導學,嘗試為迷失的人填補缺口。Gigi成長路上的經歷,引領了她踏足靈性領域,而追求身心靈滿足亦助她感悟到人生意義,踏出舒適圈。 童年創傷意外開始靈性修行  放下憎恨與原生家庭和解 在部分人眼中,靈性導師一職玄之又玄,認為他們懂得通靈,但Gigi的靈性導師之路背後卻暗藏着悲傷的故事。從孩提時期起,Gigi常常遭受來自母親的打罵,每每見到母親時總會感到焦慮和抑鬱,「形容為 …

港聞

第五波院舍爆疫揭癥結 照顧人手短缺該從何止血?

  • 新報人
  • 記者:李 朗僑、黃 嘉妍編輯:尹寶盈
  • 2022-05-23

第五波疫情重創全港院舍,超過九成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爆疫。面對大量職員確診,院舍人手臨近崩潰,有院舍一度只剩數名員工可如常工作。為舒緩院舍人手危機,勞工處於3月放寬「補充勞工計劃」部分規定,批准院舍以月薪連津貼共逾3萬元輸入護理員,惟業界認為措施打擊本地員工士氣,反而行業吸引力低、缺晉升前景等癥結仍未獲解決。 人手緊張院舍瀕臨爆煲  「三工」替假質素參差 院舍大規模爆疫,不少照顧員因染疫缺勤,導致前線人手緊張。一間混合式津貼殘疾人士宿舍的護理主任李先生表示,他所在的院舍在第五波疫情中有約150名院友染疫,佔總人數的四分之三。他透露,2月中旬至3月時正值疫情高峰期,最嚴重的時候,轄下管理 …

港聞

政府立法暫緩追租 干預還是穩定市場?

  • 新報人
  • 記者:何 歡鳴、梁倩穎、朱 家頤編輯:姚超雯
  • 2022-05-21

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人人自危,不少商戶面對市道低迷和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只能停業或結業。政府通過《商業租戶短期保護措施(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條例》,暫緩業主對17個「指定行業」採取追討租金、終止租約等相關法律行動,有效期3個月。有租户及中小業主認為政府多此一舉,反不如直接向商戶增撥資助來得實際;經濟學者則認為暫緩追租能於非常時期穩定市場,但強調政府必須適時「退場」。究竟「暫緩追租」是租戶的救命稻草,還是畫蛇添足? 暫緩追租不治標亦不治本 商戶促請政府直接補貼租金 隨着新一波疫情爆發,各行各業再受重創,尤其是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規範的處所深受影響。位 …

專題

【文化專題】一針一線的藝術 繡花鞋歲月不枯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鄭 敏婷編輯:姚超雯
  • 2022-03-12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出自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菩薩蠻·隔花才歇廉纖雨》,繡花鞋自古便受文人雅士青睞,時常用於隱喻女性形象。而繡花鞋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繡鞋的顏色和種類也用作區分穿着者的地位和民族,如民國使用綢緞製成的繡花鞋,一度是「富人」的象徵。 繡花鞋經歷過輝煌的時期,但隨着時代的轉變、各類新款鞋履的出現,以及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現下已逐漸式微,變成人們眼中的「老古董」。或許,終有一日繡花鞋會絕跡香港。   繡花鞋歷史悠長   針線之間皆心意 繡花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晉國 ,晉獻公希望百姓永遠記住他的文治武功和輝煌戰績,便勒令宮中所有女子在鞋面繡上十種花果紋樣,這便是初代的 …

專題

【人物專訪】自由攝影師梁奕豪:記者身份不再 記錄初心不變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何 歡鳴編輯:姚超雯
  • 2022-03-11

2015年從香港浸會大學電影系畢業的梁奕豪,現時是一名「自由攝影師」。對此稱呼,他頗為無奈地表示,「動聽一點就叫自由攝影師,直接一點就是失業」。即使此刻不再是媒體攝影記者,他的鏡頭依舊聚焦於時事。正如梁奕豪所言「Once a(一旦是一名) 記者,Forever a (永遠是一名)記者」,他不是被記者的頭銜所吸引,只是他熱愛做的工作崗位剛好叫「記者」。   《立場》停運後失業 歎失投緣新聞機構 梁奕豪甫坐下來便笑着安慰我們,「放輕鬆,不用緊張,我也訪問過人。」這番話使他更像是與我們閒談的前輩,而不僅是一位受訪者。從記者變為受訪者,他並沒透露出半分緊張與不自在,而是處之泰然,將自己的故事 …

專題

【體育專題】源於體操走上街頭 疫情下的極限運動——街頭健身

  • 新報人
  • 記者:朱 家頤、李 朗僑、符 芷琳編輯:尹寶盈
  • 2022-03-10

雙手緊握直槓,利用腹部及手臂的力量撐起身體,使之與地面保持平行,雙腳在空中併攏——一面「人體國旗」於公園掛起,這看似違反人體力學的訓練正是街頭健身。街頭健身近年在本港掀起一陣熱潮,有人拍攝教學影片上傳網路,亦有人成立相關組織及舉辦訓練班。在新冠疫情期間,更有不少健身愛好者從健身房轉戰街頭,加入街頭健身行列。這項運動究竟有何吸引之處? 街頭健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 年代,一開始着重徒手訓練,利用街上有限的健身設備如雙槓等訓練身體,並提倡在任何地方、時間,結合自身體重作運動訓練,即所謂「自重式訓練」。2002年隨着社交媒體及Youtube的興起,網路上出現一群由美國黑人組成的街健團隊「Ruff …

港聞

【新聞專題】休閒農場因疫情受益 未來發展仍荊棘滿途

  • 新報人
  • 記者:林 澤鋒、黃 可兒編輯:姚超雯
  • 2022-03-09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超過兩年,出境旅遊似乎遙遙無期,不少港人轉為嘗試本地的娛樂活動及設施,而兼具生產、娛樂和服務性質的休閒農場便成為其中一個選擇。以疫情作為契機,有漁農界議員提議,容許休閒農業有限度提供民宿、餐廳等服務,以促進休閒農場發展經濟型產業。但休閒農場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的挑戰和機會有哪些,未來又是否大有可為,一系列的問題仍有待解答。   農場轉型成功獲利 經營未受疫情影響 現時登記於新界蔬菜產銷合作社有限責任聯合總社的休閒農場有136間,分布於九龍、沙田、上水等地,開放給公眾遊覽,並提供農產品自摘和租用農地作休閒耕作等體驗活動。位於馬鞍山的「自然有機農場」負責人廣叔表示,農 …

專題

【人物專訪】眾散了 還有人——專訪前中國新聞記者翁維愷

  • 新報人
  • 記者:梁倩穎、黃 嘉妍編輯:尹寶盈
  • 2022-03-08

這一天,《眾新聞》的辦公室比平日更沸沸揚揚,交談聲與鍵盤敲打聲此起彼落。有人左右翻找以往的拍攝刪減片段,有人忙於校對晚上播出的最後一集報道,有人招呼着特意來訪的同行朋友。翁維愷卻在一片喧鬧中埋頭伏案,默默趕寫着尚未完成的最後一篇報道——中國公民記者張展被判入獄一周年。 在5年的中國新聞記者生涯中,翁維愷曾赴武漢採訪報道當地的封城情況,也先後經歷了《有線新聞》裁員潮及《眾新聞》停運的事件。他坦言,暫未決定日後的去向,但仍期望自己能當一名「說真相」的記者。   反思自己:我準備好了嗎? 2022年1月2日,網媒《眾新聞》宣布,從1月4日起停止營運。身為其中國組記者的翁維愷得知消息後,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