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專題

年耗6億公帑 僱員再培訓課程就業數字成疑

  • 新報人
  • 記者:李睿哲編輯:莫詠儀
  • 2017-12-19

為低收入及失業人士提供職業培訓課程的僱員再培訓局(ERB),每年花約 6 億公帑資助不同機構培訓課程,但根據局方的統計數字,去年約 4 成學員未能在新職位中長期留職。有培訓機構職員透露,機構未有認真查核學員就業情况,亦無如實匯報跟進期內的失業情况。局方回應指,已委派「獨立調查機構審核相關資料」,抽查學員就業記錄。 培訓機構不查核工作證明 不及 7 成就業恐扣分 ERB 現時委託 90 個培訓機構,資助共 700 多個「就業掛鈎」和「非就業掛鈎課程」課程。根據局方 2015 至 2016 年度的年報,課程資助開支達 6 億元公帑。用作津貼合資格學員(即失業、月薪低過 $9000 元)的學費津貼開 …

專題

小學生課時長 推標準學時料無助減壓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編輯:冼康琳
  • 2017-12-18

教育局全日制小學指引中提到,全日制學校一天上課時數應為 7 小時,但有學童因成績欠佳,被學校要求參加補底班,一天課時長達 9 小時,令他健康受影響,情緒低落,其母指「有時他會半夜翻書包,擔心尚有功課未完成。」眼見長學時令學生飽受折磨,早前有關注團體倡議訂立標準學時,以助學生平衡學習與生活,並減輕學生壓力。然而,有校長質疑標準學時難以執行,反嘗試更改校內時間表,減輕學童壓力。 小學生上課9小時 健康情緒久佳終轉校 陳女士的兒子去年在屯門一所津貼小學就讀一年級,因中文成績不理想被校方要求參加課後「補底班」,每日課時延長至 9 小時。雖然家長可以要求學校豁免參加「補底班」,但校方多番軟硬兼施要求陳女 …

專題

九巴司機「一廁難求」 無處方便解三急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榆編輯:冼康琳
  • 2017-12-17

每天上班近 10 小時,間中也會「人有三急」,巴士司機亦不例外。但因工作關係,巴士司機未能「想去就去」,只能在到達總站時使用休息時間「解放」一下。但因巴士站附近商戶或居民憂慮設置流動廁所會帶來衛生問題,令巴士總站設置廁所困難大增。 最近廁所步程 10 分鐘 花耗休息時間 天水圍天恩邨巴士總站現時因鄰近街市進行維修,司機只能到鄰近商場使用洗手間,以致頭班車司機因商場早上未開而無廁所可用。當區巴士司機莫先生指,往往只能使用短暫的休息時間趕緊前往廁所「方便」,「有時可能連十分鐘都沒有!」他又認為使用商場洗手間有不少限制,如商場廁所設有清潔時間,繁忙時間或需排隊等。記者和莫先生由天恩邨巴士總站急步行至 …

社政

幼教新計劃不符行業訴求 影響教學質素

  • 新報人
  • 記者:麥卓溢編輯:郭曉韻
  • 2017-11-21

自今學年起,本港正式實施 15 年免費教育,並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 政策實行 2 個月,有幼稚園校長反映計劃資助不足,按計劃預料 5 年後或需裁員,難以改善幼稚園教育質素。有學者認為計劃不配合幼教特質,促請政府改善情況。 資助不足阻礙發展 資深幼師恐被裁員 根據今學年幼稚園行政手冊,半日制、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按學童人數,每位分別可獲 33,190、 43,150 及 53,100 元的基本資助。當中 6 成資助必須用作支付教師薪酬,其餘 4 成則可用作支付教師薪酬或其他開支。計劃亦設為期 5 年過渡期津貼,以幫補幼稚園支付薪酬予資深老師。 身兼幼稚園校長的教協幼兒教 …

社政

整筆撥款制度致人手流失 籲加入新一輪檢討

  • 新報人
  • 記者:陳翠珊編輯:陳樂彤
  • 2017-11-08

社會福利處提供予非政府機構的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下稱整筆撥款制度)推行至今17年,但政府只曾在2008年檢討制度。有社福界人士認為,2008年的檢討報告並無改善薪級撥款問題,令人手流失,故希望政府在新一輪檢討工作能夠修改撥款基準及人手編制。 社福界:檢討報告無助流失率問題  政府在2000年起推行整筆撥款制度,取代原有的實報實銷制度,但在制度實施17年間,只曾在2008年進行檢討,並提出了36項改善建議。檢討報告建議社署收集員工的離職率及流失率等數據,以便監察福利界的整體人力概況。張志偉指社署在收集數據後,卻無權向非政府機構發出指令,以改善流失率高的問題,「社署不能因為流失率高而要求非政府機構加 …

社政

倡閒置校舍變住屋 政府官僚成阻力

  • 新報人
  • 記者:梁碧盈編輯:朱家俊
  • 2017-11-06

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推出多個基層住屋政策,早前的施政報告中亦提及住屋團體倡議多年的過渡性房屋,指會作進一步研究。惟團體所提出改建閒置學校的方案並未有納入政府之列。有建築學者認同改建閒置學校可行;關注基層住屋的組織認為,改建閒置校舍成為住屋,面對不少官僚阻力,政府必須「拆牆鬆綁」才能成事。 倡改閒置學校 劏房戶有意住過渡性房屋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及香港珠海學院聯同多個關注團體早前推出「侖居」方案,倡議改建閒置學校為過渡性房屋,讓等待公屋逾3年、現居於劏房等不適切住房的市民入住。方案以閒置近10年的觀塘道前聖約瑟英文中學作藍本,建議以組合屋形式拼砌約100個2至4人單位,可供約380人居住。 霞姨(化名 …

專題

動物組織缺資源 拯救流浪貓狗有心無力

  • 新報人
  • 記者:李奕鳴編輯:黃麗嘉
  • 2017-10-25

香港坊間有多個志願組織協助收容流浪貓狗,惟基於空間及人手有限,組織無法收留所有動物。有機構為流浪貓狗絕育後,更只能放回街上。有組織希望政府能提供資助,讓更多貓狗逃離人道毀滅。 民間動保組織欠人手 義工流失率高 果園社企為優先聘用弱勢作員工的救助被遺棄動物社企,其創辦人梅廣亮亦表示,員工只懂得一般的貓狗護理,例如塗抹藥膏,但很多時仍要依賴獸醫或動物診所的協助。 香港拯救貓狗協會創辦人謝曉梅亦表示,懂得照顧有病的貓義工很少,所以在為動物進行如隔離、傷病照顧等醫療程序時,人手非常緊張。她又指出義工流失率非常 高,「十個人裡面都未必會有一個留下」,縱然每天都招募義工,但人手仍然不足。 民間機構接收數量 …

專題

內地倡長者互助度晚年 港或可借鏡

  • 新報人
  • 記者:梁碧盈編輯:黃麗嘉
  • 2017-10-24

近年內地興起一種「抱團養老」(Huddling for retirement)的護老模式,即是由獨居長者或年長夫婦自發組成群組同住,在日常生活分擔家務,互相照顧,實行「以老護老」。有議員認為,倘若在本港推行類近的自發養老模式,除了覓地興建長者屋外,亦必須加強社區照顧,才能讓長者頤養天年。 港安老政策漏洞多 宜倡議第三模式 統計處資料顯示,2003 年至 2016 年期間,60 歲或以上長者由 101 萬增加至 167 萬。署方亦預計,香港在2046 年時,長者人口將增至 259 萬,即未來每三名市民就有一名長者。現時本港護老方式大致可分為院舍照顧及居家安老兩種,不過本身是註冊社工的立法會議員鄺 …

社政

市民難就重建提意見 倡市建局改組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馮智敏編輯:陳雅筠
  • 2017-10-10

市民在市建局「走數」前,缺乏途徑清楚了解重建方案的實際內容。市建局亦只於涉及社區環境的項目上,須諮詢區議會。有市民自發監察重建進度,向市建局提意見,卻被拒諸門外。立法會議員盼能改組市建局,加入民間聲音。市建局稱已汲取教訓。 修改方案毋需諮詢 市建局「想改就改」 現有機制下,市建局如要修改重建方案,需把規劃大綱遞交給城規會,並須列出重建面積、建築物高度、地積比等硬性指標。而規劃大綱中亦需寫出「地區意見」,故市建局需事先諮詢區議會有關修改重建方案的意見。 不過,只有涉及社區設施、公共空間或旨在改善社區內環境的重建項目,才必須諮詢區議會;如該重建項目本身符合城規會規範或屬單幢式、小規模,則毋需諮詢。 …

社政

電視手語遭漠視 聾人難獲節目訊息

  • 新報人
  • 記者:李睿哲編輯:鍾卓瑜
  • 2017-10-04

邊看電視邊品評節目內容,對一般人來說只是家常便飯,但對聾人來說,沒有字幕、沒有手語翻譯的畫面,他們根本不知節目所云。現時多個直播節目,甚至緊急風暴消息,都未能直接傳遞予聽障人士。有聾人團體屢次去信電視台要求增設手語翻譯被拒。通訊局昨(3日)終宣布,無綫電視須由明年7月3日起,每日播放提供手語傳譯的粵語新聞節目。 資訊節目無字幕 聾人難獲重要資訊 現時《電視節目守則》列明,節目須加入字幕,但直播節目無法加入字幕的問題一直對聾人造成困擾。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直播的颱風消息、特別新聞或緊急政府公告等都不設字幕,聾人難以接收重要資訊,除令他們更容易受騙和遇上危險外,亦造成歧視。他指出「有些聾人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