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港聞

民主黨專訪|區議會0入閘 羅健熙:無法判斷是否容不下民主黨

改制後的區選於下月十號舉行,民主黨無人入到閘,黨內士氣如何?未來會如何發展? 記者:邱建偉編輯:蔡松運、黃淳謙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民主黨 #羅健熙 #區議會選舉 #改制 #0入閘 完整報道:https://youtu.be/OSpI4gfVbE4?si=1In2se1wO84uVQGl

專題

#MeToo—被忽略的「他」們

  • 新報人
  • 記者:雷 家寶、林淑盈編輯:潘善怡、陳 泳藴
  • 2023-11-30

  「當時嘅我唔敢同人講,覺得好羞家。」Ken(化名)回憶前年生日與朋友喝醉之際,被一名陌生中年女性乘機亂摸下體。事發後半年期間,他沒有向家人、朋友提起,一直隱藏自己,抗拒參加社交聚會,不願意與他人交談,一直深陷於焦慮的漩渦。 Ken希望能與當時的自己對話,「我會同自己講唔好再收埋,因為嗰段時間會係你人生最黑暗嘅時期。」遭性暴力的男性很容易被社會遺忘,屈膝於傳統的性別定型,在啞忍和求助的抉擇之間掙扎。受害男性站出來,又可以如何討回公道? 被害男性拒求助 皆因社會對性別定型 兩年前,Ken在21歲生日當天隨朋友到蘭桂坊慶祝,喝到醉醺醺,驟覺下體被摸。本應是慶生的大好日子頓成惡夢。他當刻 …

港聞

駐校社工工作範圍闊 議員倡增輔導員分工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黃思琦編輯:譚美兒、李靜琳、陳感恩
  • 2023-11-30

學童精神健康情況近期受社會關注,有議員認為本港應參考外國,將社工與輔導員分工的做法普及開去,以更深入地協助受情緒困憂的個案。 記者:黃思琦 編輯:譚美兒、李靜琳、陳感恩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中學 #社工 #輔導員 #學童 完整報道:https://youtu.be/YZbaF8U6u54?feature=shared

港聞

西九文化區陷財困 學者:投資收益前景差或返魂乏術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浩然編輯:Wing Yan TANG Wing Yan、陳天朗
  • 2023-11-30

              西九文化區財赤持續,管理局近日表示,文化區在2025年便會「乾塘」,正計劃透過住宅、辦公室等發展權,舒緩財困。 有學者認為,項目吸引力不足,未必能助西九扭虧為盈。  記者:陳浩然 編緝:鄧穎欣、陳天朗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西九文化區 #財困 #赤字 #西九管理局 #M+ #故宮博物館 完 …

港聞

輕鐵意外頻生 架空改革面兩難

輕鐵近月發生多宗相撞事故,有議員建議改建為架空鐵路,有工程師就建議增加輕鐵路段及車站,減低列車碰撞機會。 記者:陳豊贊 編輯:姚卓彤、尹慧瑜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輕鐵 #輕鐵意外 #架空 完整報道:https://youtu.be/D7_LCFWNgKs?si=uTUqHzI9Z5Zd-Yy2

專題

血案重演政府研修例 委員批迴避人手短缺 醫生:受鮮血推動的精神健康政策

  • 新報人
  • 記者:周楚洇、伍思平編輯:石 恩彤、呂婉怡
  • 2023-11-28

今年六月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有精神病紀錄男人疑斬死兩人,與13年前葵盛東邨患精神分裂男子追斬街坊,造成兩死三傷,兩宗案件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政府在事後檢討精神健康政策。精神健康諮詢委員陳友凱認同,每次大事件就會研修例,但只是迴避問題癥結—公立醫院精神科人手不足。醫生曾繁光16年前已點出人手問題並提交意見書,希望培訓更多精神科醫生,諷刺是當年建議的人手指標仍然未達到,他慨嘆:「香港精神健康政策是以生命和鮮血來推動。」 16年前的建議至今仍適用 醫生批修例是逃避問題 早於葵盛東邨慘案前三年,時任青山醫院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已意識到精神科人手問題,向立法提交7頁意見書,提及精神健康服務,尤其是公院人手短缺的 …

專題

「宅經濟」應疫而生 夜經濟難續繽紛

  • 新報人
  • 記者:戴慧豐、柯 慕蓉編輯:吳 樂童、譚梓瑤
  • 2023-11-27

  香港夜生活曾是多姿多采,聞名世界,不過疫情3年,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年輕人由外出消費轉至留在家中「煲劇」和網購,由卡拉OK轉到「私竇」消遣,政府推出的夜經濟政策能否對症下藥?疫後消費模式能否改變? 足不出戶的「消遣」 以往「行街、睇戲、唱K」是很多年輕人假期的指定活動,不過疫情改變了大家。大學生Kola表示,現在很容易在串流平台找到自己想看的電影,網上「煲劇睇戲」十分方便,無需特地到戲院看電影。這個看法反映了部分年輕人想法。記者在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53位年約17至25歲的年輕人,問他們夜晚10時後會做甚麼,有28個被訪者選擇留在家中休息,有18人就會在家看串流平台影片或「打機」 …

港聞

醫美衝擊傳統美容 儀器難載手藝溫情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黃思琦、鄭希敏編輯:Wai Yu WAN、Phoenie Tianyu ZHANG
  • 2023-10-21

醫學美容大行其道 ,對傳統美容店造成不少衝擊,有傳統美容店認為,冰冷儀器無法取代,透過手藝與顧客建立溫情。 記者:鄭希敏、黃思琦 編輯:尹慧瑜、張天逸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香港 #美容 #傳統 #顧客關係 #醫美 #傳統美容

專題

學界欠推廣 本港武術難普及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鄧鈞尤、王安琪編輯:鄭芷棠、Tin Ching Thira PANG
  • 2023-10-13

港隊在今屆亞運武術項目,獲得兩銀一銅佳績。但有前港隊代表認為武術在香港學界推廣不足,阻礙發展。 記者:鄧鈞尤、王安琪、鄭芷棠、彭天晴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Facebook :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Instagram :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港隊#武術#亞運會#運動員 完整報導:https://youtu.be/48rCFtq6LDc

港聞

太陽能板設計標準高 但仍存隱患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張倩欣、陳豊贊編輯:陳感恩、Tin Ching Thira PANG
  • 2023-09-27

超強颱風「蘇拉」襲港期間,本港多區有太陽能板被吹落。有學者分析本港太陽能板安裝指引標準高,但在設計安全性上仍然有隱患。 記者:陳豊贊、張倩欣 編輯:陳感恩、彭天晴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太陽能板 #超強颱風 #蘇拉 #麗港城 #風荷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