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人物

獲光環後得失參半 「火爆姐」只求喚醒港人

2月22日,一名身穿「我係香港人」外套的女士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召開的公聽會內發表了3分鐘的演辭,內容直批港府施政,更大罵政府高官。片段在網上瘋傳,她被稱為「火爆姐」。「火爆姐」關穎怡表示事後生活雖受壓,唯盼自己做的事能喚醒港人,更多人關心時事。

人物

新晉導演黃偉傑 用電影喚起社會關注

香港電影業萎縮,不少行內人北上拍片才能謀生。縱使市道低迷,仍有有志之士毅然投身電影業,《樹大招風》導演之一黃偉傑便是其中一位。畢業於香港樹仁學院新聞及傳播系,黃偉傑原本打算投身新聞行業,惟於有線電視新聞部工作期間,陡然發現記者工作並不適合自己。「我想說自己的故事。」這一句話,帶領黃由新聞走向電影,再由獨立電影走向商業片,一步一步開創屬於自己的導演路。

人物

爵爵與貓叔 並肩「漫談」港台時政

由灰黑線條勾勒而成的人像,爵爵的「流鼻血」、「第三隻腳」及貓叔「嘔血」的血色形象鮮明,深得網民歡迎。爵爵(曾欣傑)為居港台灣人,2011 年來港發展;貓叔(文俊麟)則為香港人,曾經在台灣實習。他們兩年前開始以畫筆「漫談」港台生活與時政,冀以畫作引人一笑,同時希望讀者笑後會反思生活,多關心社會。

人物

王俊杰 命運自決衛我城

去年,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被行政長官梁振英點名批評鼓吹「港獨」。即使承受輿論壓力,負責該期《學苑》的前副總編輯王俊杰仍堅持命運自決的信念。他從編寫《學苑》到《香港民族論》,現時更走到抗爭前線,成為港大罷課委員會成員。王俊杰,始終貫徹追求民主的理念,為港大「反赤抗紅」,為香港尋找出路。

人物

以手中沙 說眾人故事

記得那首流行曲《一絲不掛》,本地歌手陳奕迅就在沙畫的影像上,以沙畫說故事。不過沙畫在香港並不普及,在搜尋器找找,都只是主要的三、兩位沙畫家。但一群年輕人在4年內,不只透過沙畫說自己的故事,更多是深入社區,說別人的故事;他們不單突破自己,更幫助他人找到自己。他們是救世軍油麻地青少年綜合服務的一個義工小組,至今成立了4年,名字叫手中沙(SHand)。

人物

80後「電車男」:沒有取消叮叮的理由

自小住西灣河,出入都乘「叮叮」,別人耳中的噪音,他卻不以為然。童年時,只要聽到「叮叮」聲,嚎啕大哭的他立即止住哭聲;長大後,市面上沒有電車玩具,他改裝火車模型,更出走去看外國的電車發展。2006年李俊龍(Eric)與一眾志同道合之士成立香港電車迷會,當了會長,他可能是最傳統的80後「電車男」。

人物

風中感悟人生 陳健泉

「同一根竹,由如何削、如何掰,每個人造出來的風箏亦迥異。」香港天空風箏學會主席陳健泉於70年代初接觸風箏,用大半生時間研究如何將一根簡單的竹,化作風箏翱翔藍天。

人物

雕刻夢想 自主人生路 手工印章工藝師楊紹瑱

此時此地,想實踐夢想,可能會先被問「1個月可以賺幾多?能否買車上樓?」手工印章工藝師楊紹瑱(Alice)跌入人生低谷後,重新定義「夢想」一詞,毅然重新發展新事業,逆主流而行。她說:「我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現以手工印章為業,藉印章的圖案傳達文化保育訊息。

人物

戴耀廷冀成民主造橋者

發起「和平佔中」的三子在雨傘運動的起始宣 佈「啟動佔中」,卻在最後選擇退下火線。 事隔一年,當年在報章撰文提出「讓愛與和平 佔領中環」的三子之一,戴耀廷,如何看傘運 後自己的定位?他說:「最符合我性格和能力 的,就只有擔任橋樑角色,聯合不同力量,這 是我最希望可以做到的事。」

人物

陳健民堅持走中間路線

政改終被否決,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決定回 歸幕後。30 餘年民主路,陳健民形容自己一 直走鋼線。雨傘運動中,雖承受著不同派別的 人士責罵,然而他堅持以愛與和平的手法抗 爭,「總要有人堅持走在中間,不被邊緣化, 公民抗命才得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