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港聞

【BNN「逆行」系列紀錄片:《年輪 • 說》】

  • 新報人
  • 記者:高小柔、何琛然編輯:高小柔、何琛然
  • 2021-01-31

年月、經歷,寫下不同的人生故事。 歲月、風霜,刻劃一圈圈的樹木年輪。 22位長者,歷盡人生的高低起跌、悲歡離合。疫情下,他們在舞台相遇,一起回首前塵,抽出人生的歲月年輪,將歡笑、眼淚剖白人前。他們嘗試用舞蹈,將心結解開,與逝去的愛人再續前緣⋯⋯ 記者:高小柔、何琛然 指導老師:呂秉權

專題

【BNN「逆行」系列紀錄片:《親「陌」》】

  • 新報人
  • 記者:申詩煒、李嘉希編輯:申詩煒、李嘉希
  • 2021-01-31

「見義勇為,拔刀相助」聽起來過時,但現實中卻有一個個「人間有情」的故事。一個在輪椅背後的陌生人,無私照顧輪椅上的她,共同活出奮鬥的「恩」典故事。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曹佩恩,曾經與死神擦身而過。在病情最差時,遇上無親無故的照顧者黃Sir。由陌生人變成如至親的朋友,究竟背後有甚麼故事? 記者:申詩煒、李嘉希 指導老師:呂秉權

人物

YouTuber小樂:「大胃」不敢稱「王」 減肥是為了吃更多食物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薇編輯:鄧澤旻
  • 2020-10-29

在一個佔九個階磚的空間內,有一張四方桌子,桌前放有一個打光燈;過道狹窄,時不時會碰到桌上的物件—這是YouTuber「為食小樂」的拍攝環境。小樂(化名)正在準備拍攝開箱影片,他先在手機鏡頭上加上廣角鏡、打開前置鏡頭,再把手機放在打光燈下,然後反覆確認角度和光線,深呼吸後對着鏡頭展開笑容:「大家好,我是為食小樂!」 吃三人份量撈麵 減肥為大量進食 一位居住在日本的觀眾寄給小樂的零食和麵食堆滿桌子。他面帶微笑,一邊試吃,一邊出口成文地形容食物的外形、味道、口感,不時舉起姆指,不時作出讚歎的反應。吃過零食後,還有一個重2.5磅的撈麵,小樂先拍攝其特寫,並描述撈麵的體積、重量和香味。說到一半,他發現鏡 …

人物

堅持傳統信念—專訪香燭老店「燈籠設計師」

  • 新報人
  • 記者:謝逸萍編輯:何佩文
  • 2020-10-06

屹立元朗大橋街市三十多年的「冠香行香莊」,一年大部分時間是香燭店,新年時則會掛上大紅掛春,中秋時就會掛上五光十色的燈籠。幾年前的中秋,掛上一排燈籠令店舖有如時光隧道,成為打卡熱點。 香燭店長子蔡國浩,現在即使有正職在身,每逢中秋還是會抽空一個月的時間在店舖幫忙,每年堅持設計新款燈籠,希望為香港增添多一分節日氣氛。父母大半輩子經營、陪伴他長大的香燭店,對他來說有甚麼意義? 從小打理店舖 趣事奇客見怪不怪 45歲的蔡國浩從小在香燭店長大,自幼放學和假期都會幫忙打理店務,遇過各種各樣的趣事,亦有千奇百怪的客人。元朗圍村人重視拜神,一年間因應不同的節日,所需的香燭用品搭配有所不同,「他們見我是小朋友, …

人物

從「和理非」到前線抗爭 陷角色掙扎的「勇武社工」

  • 新報人
  • 記者:梁穎童編輯:陶依羚
  • 2020-05-03

在街頭的「反修例」示威衝突中,有社工負責監察警員的驅散行動,也有社工在警民間築人鏈做防線紓緩衝突。而擔任了社工數年的Billy(化名)就選擇走上前線,用最直接的方式與示威者同行。在執業社工與示威者之間,他屢歷角色上的掙扎。在經歷「營救理大」一役後,Billy的精神狀態,以致工作都受到影響,他作為社工卻無法自我排解。 眼見社工難阻「警暴」 無力感驟生       今年二十多歲、身形高大的Billy,畢業後在一間外展機構工作至今,負責輔導「夜青」(即深夜仍不歸家的青年)。也許是自身年齡與輔導對象的相近,Billy的工作一直相當順利,能與他 …

人物

中六抑鬱症少女:抗爭中尋生存意義

  • 新報人
  • 記者:陶依羚編輯:趙苡彤
  • 2020-01-23

反送中運動從炎夏走到寒冬,這段時間不少人開始思考自己及香港的未來。身為一個中六學生,楊同學的生活本應充斥著歷年試卷、課後補習,為大學的選科和未來的職業而苦惱,惟楊同學在反送中運動下卻有着不一樣的生活。 16歲的她患有抑鬱症,一次又一次隱瞞正在國內接受化療的媽媽走上抗爭前線,期間更曾因刑事毀壞被捕。面對一切壓力與未知,未來在她的腦海內變得暗淡。16歲少女對未來的想象,竟由取佳績、入大學,化成遺書上的三數遺願。 記者:陶依羚 編輯:趙苡彤 瞞病重母親上前線 「臭格」裏過中秋 「回頭、轉身、跑!」是每個抗爭前線會經歷的事,11月18日的人踩人事件對楊同學來說尤其深刻,當晚大批市民於油麻地聚集,打算營 …

人物

前線急救員: 叛逆過後洗心革面 背負反光衣拯救生命

  • 新報人
  • 記者:林芷淇編輯:鄭詩敏
  • 2019-12-31

  游走於示威者和警方之間,Angus (化名)是反修例運動之中的前線義務急救 員。年少叛逆的Angus一度誤入歧途,但他 從歷奇訓練之中重新找到定位,改過自新。   如今,他無懼槍火走到前線救援每個 傷者,儘管曾經身中催淚水炮、胡椒噴霧, 更目睹身邊人中槍倒下,但他仍然希望 盡自己能力幫助年輕人,不願獨善其身。 少不更事 出獄後洗心革面   穿梭於煙霧間,Angus穿上反光背心,齊裝上 陣,站在最前線不慌不忙地為「戰場」上的傷者處 理大小傷口。在朋友安排下,Angus於6月12日聯 同一眾專業人士組織義務急救小隊,之後幾乎每次 示威活動都出動。看着在前線奮力抗爭的青年人, Angus憶起年少 …

人物

重慶大廈偏見不再 與港人共患難的印裔社工—Jeffrey Andrews

  • 新報人
  • 記者:叶釗穎編輯:李蕊晴
  • 2019-12-27

重慶大廈外擁擠的人群中,他背著吉他,黝黑的手將一杯水遞至白皙的手中,口 中吶喊著「We Connect!」,他與路過的遊行人土微笑、擁抱、交融。他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香港人——Jeffrey Andrews (Jeff)。作為香港第一位印籍社工,他的成長經歷並非一帆風順,職場生活也困難重重,但在港人面對危難之際,他主動挺身而出,只因他相信社會之中所有人不分彼此,應該互相扶持。 撰文、攝影:叶釗穎 編輯:李蕊晴 重慶「森林」溫暖如家 安慰疲倦港人 「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重慶大廈就是 我又愛又恨的地方。」Jeff在重慶大廈狹窄的商鋪間穿梭,親切地跟每一間店主問好。若遇到老友,他就大步上前給朋友一個 …

人物

從自虐到自愛 愛滋病帶菌者的自主人生

  • 新報人
  • 記者:鄧澤旻編輯:鄭詩敏
  • 2019-11-05

先後兩次被男性伴侶性侵,一度覺得自己猶如「慰安婦」的Colby(化名),從一開始對戀愛一知半解的盲目追求,到後來確診染上愛滋病毒,自殺未遂後坦然接受治療,甚至四出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消除公眾對愛滋病帶菌者的種種誤解。 重新談及這9年間輾轉穿梭於社工、醫生、心理治療師之間的經歷,21歲Colby偶爾仍會雙眼泛淚,但他坦言從未後悔,亦不再為自己身為同性戀及愛滋病帶菌者而自卑,只因這一切皆是他為自己抉擇的人生。 盲目追求「被愛」 用身體換取愛 「真的不知道,為何當初會那麼傻,不好好保護自己。」事隔9年,Colby回想起過往種種,仍然深深自責。他解釋當初對「被愛」與「被保護」的感覺趨之若鶩,「我很想一 …

人物

畫流浪貓狗的一雙眼睛—利慧玲

  • 新報人
  • 記者:趙苡彤編輯:尹海澄
  • 2019-05-07

你有否試過細看動物的一雙眼睛?還是事事彷佛一瞬即逝的現代生活,已令你忘卻動物的生命力?一次在南非的義工經歷,讓藝術家利慧玲細看野生動物的每一雙眼睛,感受到牠們不能言傳的情感。回到香港,她為收容中心的動物畫畫,筆尖沾上顔料,想像牽引著手,她勾劃出流浪貓狗雙眼中的期盼,希望為牠們早日覓得好主人。 南非收容所當義工 與動物建立深厚感情 畫室內,利慧玲是一個充滿藝術氣質的導師,頭戴米白色畫家帽、穿着佈滿顏料的圍裙,正在耐心地教導她的學生;畫室外,她是一個勇敢又不懼艱苦的女生。2017年1月,她曾遠赴南非一間動物收容所擔任照顧動物的義工。南非對她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義工工作亦不如想像般容易,當中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