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人物

拗手瓜拗出自信 - 鄺梓文

  • 新報人
  • 記者:鄧綺婷編輯:陳雅筠
  • 2017-12-22

兩隻強而有力的手臂在擂台上較勁比拼,將渾身精力集中在臂上,力求扳倒對手取得勝利的榮耀。 「拗手瓜」看似是孩童玩意,但對 90 後的鄺梓文來說,拗手瓜不但助他走出童年被欺凌的陰霾,更是成 就夢想的擂台。他不甘香港拗手瓜擂台的渺小,決心為壯男們提供發揮天賦的空間,創立了腕力協會,成 為香港腕力運動組織第一人。 身型肥胖被欺凌 陽光男孩曾是運動白痴 現時 22 歲就讀科技大學數學系的鄺梓文,擁有寬厚橫大的肩膀和比一般人粗壯的手臂,穿上貼身的短袖 T 恤更能突顯出發達的二頭肌。身型健碩、性格爽朗自 信,鄺梓文有別於印象中數學系的「毒男」,以「陽光 男孩」形容更為貼切。 看著鄺梓文健碩的身型,再看著他小 …

人物

為展現彩虹堅守十年 專訪G點電視台長阿Mo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編輯:鄭佩琳
  • 2017-12-05

G點電視台長郭可芹(阿Mo)於傳媒及同志運動中打滾多年。同志運動亦是她的人生,傳媒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於傳媒行業屢受挫折的她,決心把這兩項於心中最重要的事合併,毅然離開大公司專心經營同志媒體,用鏡頭紀錄將她所見的呈現給公眾。希望社會對性別議題有更多關注和討論。 加入近10年 從中尋找自我 回想10年前加入G點電視的奇妙過程,阿Mo也不禁覺得有趣。事緣她在大學時跟隨學校到柬埔寨拍攝紀錄片,並把作品上載到一個女同志的討論區與網友分享,不料被當時G點電視的台長看中,邀請她加入當義工,「那段影片並非與同志有關,卻像被星探發掘般找了我加入。」 自此,阿Mo便與G點電視結下不解緣,亦更投入參與同志運動。阿 …

人物

長紗下的女權抗爭 ── Ivy Sabba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冼康琳
  • 2017-12-03

一塊包頭頭巾、一襲黑色長紗裙,在外人眼中象徵著少數族裔女性的封閉及服從。李文兒(Ivy Sabba)來自傳統的巴基斯坦家庭,種種對女性的限制以及嚴厲的管教,令她被迫身處人生低谷。但Ivy心中對自由自主渴求的種子,卻不甘就此枯萎,於生活一點一滴慢慢吸收養分,在小小的石縫中,終長出一株拙壯的薔薇。Ivy更踏入校園,散播女性自主的種子在其他少數族裔的女孩心中。 傳統思想成枷鎖 有夢無法追 閉上眼聽28歲的Ivy說話,其咬字及口吻實在難以想像出於一位在傳統的巴基斯坦家庭長大的人。Ivy運用自身經驗,在屯門一所以非華語學生為主的中學擔任聯絡主任,主要負責協助校內少數族裔學生的溝通問題。 在學生眼中看似堅 …

人物

顛沛一生為公義——專訪郭卓堅

  • 新報人
  • 記者:陳雯懿編輯:梁燕美
  • 2017-11-29

「長洲覆核王」郭卓堅過去向法院提出超過二十次司法覆核,多次與政府對簿公堂,每次出入高等法院,都總會看到他的身影。經歷抗日戰爭,於六四事件被囚禁,因司法覆核而面臨破產等事項都未有把他打沉。但近日郭卓堅開始對香港司法心灰意冷,耄耋之年準備移居彼邦。在港生活進入倒數階段,臨別之際,他最擔心後繼無人。 唸書不成唸法律 埋「覆核王」種子 郭卓堅的少年時代,成績與品行也不好,「在調景嶺唸中學,我成績不好,又不乖,科科也選不到。」當時前路茫茫的他打算到台灣升學,卻獲今天被視作「神科」的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錄取。他笑指,當時只是無科可選,當時根本不知道法律系是讀甚麼,也沒多大興趣,但「長洲覆核王」的種子,也就在 …

人物

從想死到想飛 肌萎病人的滾球出國夢

  • 新報人
  • 記者:翁梓欣編輯:黃靖茜
  • 2017-11-10

慢慢看著身體肌肉機能倒退,感受著身上如玻璃割肉的痛楚,患上肌肉萎縮症的梁安琪本打算瑟縮在輪椅上靜候死神來臨。遇上病魔後的第6年,曾問「為甚麼不讓我早點死?」的她走出陰霾,全因遇上硬地滾球,盼望能帶著滾球走出香港,看看外地的日落,感恩仍能抱緊生命。 發病初期勉強可走 難忘彌敦道上跌倒  在訪問當天,梁安琪熟練地操作電動輪椅進入咖啡店,通過狹窄的通道也遊刃有餘。然而在6年前,被病魔折磨的她寧願日日躲在家中,也不願坐上輪椅。「一開始很不甘心,覺得輪椅一坐就坐一世,總覺得走多兩步可能就會康復。」她憶述,患病初期仍能勉強走動,但在平坦的路上走動亦會容易跌倒。她指,曾在彌敦道的馬路中央跌倒令她感到尷尬,「 …

人物

悲觀而積極──專訪杜耀明

  • 新報人
  • 記者:官琳、羅智堅、鍾姸、梁穎端編輯:鍾姸
  • 2017-06-27

「未來會是怎樣,我沒有一個清楚的藍圖,但正如生活每一個開端,我並沒有仔細思考。」從未修讀新聞學,卻輾轉當上記者,然後走進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用 30 年時間培育無數記者。當年大學畢業的杜耀明(杜生),或許從沒想到會與 「教師」這個身份拉上關係,燃亮無數後輩的生命。 從離地到貼地 春風化雨三十載 杜生年輕時醉心哲學,無奈「離地」的哲學家畢業後終需面對生計。輾轉在介紹下走到《快報》當「貼地」 的記者。記者工作繁重,致使未能完成莊子哲學碩士學位。後來修讀城市研究碩士學位時,又於《虎報》遇上權力鬥爭。適逢浸會大學登廣告聘請教授,便辭去記者 一職,「試一下教書,希望有兩年安靜日子,寫完論文就走人。」怎料 …

人物

讜論侃侃廿五載,不折他錚錚鐵骨──專訪練乙錚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鍾卓瑜
  • 2017-06-26

他一頭白髮、瘦削身型,散發著儒雅的書生氣;雖不識武功,但飽讀中外詩書,用筆桿子批判政權。 讀經濟學出身的他,曾任教經濟學, 後獲邀加入《信報》,歷任總編輯、 社評主筆、特約評論員, 在紙上月旦時事廿五年,德高望重,人前人後獲敬稱「練總」。 曾進政府「熱廚房」謀事,卻終不得志,毅然出走外地數年, 回流後繼續筆耕,文章多番得罪權貴,後來更被《信報》封筆 —— 一副金絲眼鏡、一支健筆,見證了主權移交前後香港的風風雨雨。 秉筆直書 無懼四面樹敵 去年 8 月,練總接獲《信報》編輯部電郵通知,因經濟理由終止其專欄。輿論一 片譁然,有《信報》同事組成「抗議集團」 練乙錚關注組,替他向老總郭艷明抱不平、 討 …

人物

守護地名 「舍」我其誰? ─「保衛香港名字」張嘉麟

  • 新報人
  • 記者:李心怡編輯:顧志恒
  • 2017-05-08

近年港鐵有多個新車站通車,對很多原本港鐵未能抵達的社區帶來巨大的衝擊。不過對網上專頁 「#保衛香港名字」版主張嘉麟(Alan)而言,港鐵的擴張亦衝擊了港人對地名與背後歷史的認知。 去年曾發起連串正名行動,要求港鐵將何文田站正名為「老龍坑」的他,希望以一人之軀喚起港人關注大城小事。 鐵路迷倡正名 盼重塑港人地名認知 作為「保衛香港名字」的版主,Alan 經常在專頁分享香港昔日的地名故事。其實他自小已對地理有深厚興趣,更是一位鐵路迷。即使中五畢業後到澳洲留學,仍不忘關注港鐵沙中線的發展。他曾就沙中線的劃區問題去信港鐵,試圖以「踐踏人民」等字眼引起關注,但只換來一封公關稿作回應。「我雖感到憤怒,但亦 …

人物

萬綠叢中一點紅 女工程師獨當一面

  • 新報人
  • 記者:林浩廉編輯:鍾卓瑜
  • 2017-03-14

香港女工程師寥若晨星,渠務署排水工程部的高級工程師鄭雅思巾幗不讓鬚眉,正負責香港近年最大型工程項目。從被歧視到受尊重,入行17年的她見證地盤變得男女平等。 從小立志 盼能建設美好世界 在父親的薰陶下,鄭雅思從小便對建築行業充滿憧憬。童年時,父親經常與她到山頂遊玩,「爸爸會指出由填海得來的地,又會介紹新興建的建築物,教導我人和世界都在不斷進步」她一臉懷念地說。因此,她自小便認為一個地方不斷進步、建設和改變,會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長大後,鄭雅思的理科成績優異,順理成章於大學選讀土木工程學系。父母對其選擇態度兩極,父親認為她能一展所長,十分支持她投身工程界,惟其母卻擔心女兒於地盤工作時曬黑皮膚影響儀 …

人物

打破禁忌 90後少女引人入「性」

  • 新報人
  • 記者:朱家俊編輯:新報人
  • 2017-01-13

去年,前立法會議員游蕙禎「扑嘢(做愛)論」引起全城嘩然,不少人直斥游的言談低俗露骨,大眾的反應揭露了性議題在香港仍是禁忌。90後少女刁思正(呀刁)去年就與9位友人創辦網上媒體「OPENROOM」,分享世界各地和香港本土的性議題及性知識。呀刁指「OPENROOM」提倡思想上的「 開放」,希望喚醒社會關注性議題。   「開放」之路無懼冷眼 反助推廣性議題 現時的呀刁對性議題侃侃而談,毫無一般女孩談及性時的尷尬,但原來她以前十分保守,認為女生不應談論性,「前男友提及有關性的話題,都會不知所措。」直到大學上心理學課堂時,觀看了性教育短片及接觸性玩具,才令她開始關注性議題。呀刁曾希望透過大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