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港聞

財經

巴塞爾藝術展開展 滬畫廊讚氣氛勝去年不擔心交易量

  • 新報人
  • 記者:羅雨萱編輯:李煥好、張 浩楊
  • 2024-03-28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Basel Hong Kong)於今天(28號)下午兩點開放給公眾參觀,今年有40個國家和地區的243家畫廊參展,比去年的規模更大。在展覽現場,各國人士紛紛穿梭於藝術作品之間,用不同的語言討論展出的作品。 33歲的杜先生第一次參觀巴塞爾藝術展,他認為藝術市場是保值的,雖然會被經濟週期所影響,但影響微乎其微。記者訪問他時,他正觀賞畫家Nino Kapanadze的畫作《 He shaved evenly and with care, in silence, seriously 》,他指:「我很喜歡這種現代作品,我相信跟我年紀差不多的都會喜歡現代作品,這幅畫的價格2萬歐 …

港聞

香港導盲犬培育難 AI導盲犬或成新選擇?

  • 新報人
  • 記者:張曉霖、劉善怡編輯:林 葦津
  • 2024-03-28

「年輕盲人20來歲申請導盲犬,到30來歲時導盲犬就需要退休,盲人一生中不只使用一隻導盲犬,需求永遠存在。」香港導盲犬協會前任主席林衛邦道出導盲犬供不應求的難題。 培訓一隻「合格」的導盲犬過程不容易,義工Zandee說單挑選一隻有潛力的狗狗入「學堂」,便要由狗狗祖宗八代家族史算起。在人工智慧年代,導盲犬也正在「智能化」,但對視障人士Dick來說,導盲犬除了是「工作犬」,也是「心靈慰藉」,AI導盲犬難以取代活生生的導盲犬在他心中的地位。 導盲犬到中年即退休 培訓數量難追流失速度 視障人士Wing和導盲犬Doctor出行過馬路時,Doctor會主動放慢步伐,靜靜地停下來,等待Wing進一步指示,Wi …

港聞

垃圾徵費︳廚餘回收需求增 配套不足難普及

  • 新報人
  • 記者:賴姵伶、陳叻編輯:雷 家寶
  • 2024-03-26

垃圾徵費將於八月起實施,有沒有計算每月垃圾開支多少?有否想過改變習慣減輕負擔?有家庭主婦說廚餘最佔位置,也想做回收,但首要條件是方便。不過政府設置智能廚餘機只有四百多部,難以覆蓋各屋苑。食肆廚餘更多,有餐廳現時已善用環保機構電動智能廚餘回收車,但只有特定時間回收,老闆預計將來每月垃圾袋開支要2000元以上,對小商戶是負擔。他們都認為徵費前應提供足夠廚餘回收設施,讓市民養成回收習慣。 廚餘機未覆蓋全港 降市民回收意慾 垃圾徵費即將推行,市民可能都會想辦法將來減少使用垃圾袋,除了源頭減廢,另一個方法是回收。不過要做廚餘回收,市民都說要視乎屋苑有沒有廚餘回收機。根據環境及生態局數字,全港約有450部 …

港聞

200隻彩蛋照添馬 海濱打卡人流不絕 【圖輯】

  • 新報人
  • 記者:李子昕編輯:伍俊熹
  • 2024-03-25

引發討論的「teamLab:光漣」展覽,今(25日)在中環海濱舉行。展覽首日,維港中環沿岸擺放多個發光蛋藝術裝置,部分位置不需預約也可以拍攝到,傍晚開始已陸續有市民到場。入夜後,發光蛋亮燈,現場有音樂配合燈光主題,不少入場人士與發光蛋合照留念,人頭湧湧。在外圍沒有預約位置更是人山人海,要找到「靚位」拍攝都不容易。 指導老師:林穎茵

港聞

巨型發光蛋首日公眾入場 市民稱五千萬不值得 有人願意付費入場

  • 新報人
  • 記者:陳叻編輯:伍俊熹
  • 2024-03-25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斥資五千萬的「teamLab:光漣」項目今(25日)一連九日於中環海濱展出。未到傍晚六時已有排隊人龍出現,不少市民在發光蛋前打卡。有觀賞的市民直言活動花費五千萬「不值得」;有外籍人士指展覽符合預期,即使需收費入場也會到訪。  展覽吸引不少家庭前來參觀。黃小姐一家三口被展覽宣傳圖片吸引前來。她比較早前去過的深圳TeamLab,認為香港的展覽始終在室外,互動較少,如要付費入場就要考慮,並認為政府花費五千萬做展覽「不值得」。黃小姐又表示事前沒有留意到三歲以下手抱嬰兒亦需入場券,因此只預約了她和丈夫的門票,幸在場市民轉贈門票方能一家三口進場。她認為主辦單位對幼兒入場的指引 …

港聞

23條今刊憲生效 鄧炳強:訂立附屬法例更有效實施主體法例

  • 新報人
  • 記者:劉善怡編輯:伍思平
  • 2024-03-23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今(23日)刊憲生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今出席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再就條例解說。鄧炳強表示附屬法例是為了更有效執行主體法例,強調附屬法例不會超越主體法例,是有規限存在,亦不會透過訂立附屬法例增加刑罰。  鄧炳強舉例,條例無訂明執行案件審訊的人的保護措施,附屬法則可具體訂立細節。林定國補充附屬法例可增加彈性,優化或細化程序和體制上的安排,又重申訂立附屬法時要經過立法會先訂立後審議,市民毋須過份憂慮。  被問到關於影子組織的定義,鄧炳強認為很難以清單表示和定義明示暗示組織不需有金錢來往和傳播消息。他舉例指,若看見組織B處事和行為,包括追求目的和說話行徑沿用組織 …

港聞

保險投訴局去年接逾600宗投訴升1.5% 高山症死亡個案不獲旅遊保賠償

  • 新報人
  • 記者:梁彧睿編輯:文栢源
  • 2024-03-22

保險投訴局轄下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今(22日)公布2023年保險索償投訴數字,去年共接獲616宗投訴,較2022年上升1.5%。有市民購買了旅遊保險,旅遊期間因高山症死亡,雖然死亡證列明死於意外, 但不獲賠償,因保險公司界定高山症為疾病。 投訴委員會裁定保險公司決定合理。 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主席徐福燊解釋疫情期間投訴數字較少,疫後投訴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在已處理的354宗投訴中,超過一半是保單條款詮釋的投訴個案,另外「沒有披露事實」及「不保事項」的投訴則分別佔近兩成。 保險投訴局已處理的個案中,最多為醫療保險, 共193宗。旅遊保險投訴則有44宗,較2022年多76%。身兼投訴委員會委員的香港保險 …

港聞

打鼓嶺木廠奪命工業意外細節未明 家屬:還家人一個公道

  • 新報人
  • 記者:曾煥芝編輯:黃梓霖
  • 2024-03-21

上週四(14日)打鼓嶺文錦渡路一間木廠發生奪命工業意外,43歲貨車司機梁偉健在搬運木材期間被木材擊中頭部不幸離世。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權會)於今早陪同家屬一起召開記者會,稱收到匿名告密信,指控木廠懷疑教唆員工隱瞞實情,將責任推給死者。家屬要求警方及勞工處能查明真相,並呼籲案件目擊者提供意外資訊,「還家人一個公道」。 死者梁偉健是重型貨車司機,在工作期間一捆約150條、共1.7噸的木材突然從貨車上跌下,事主被從三至四米高處墮下的木材擊中頭部壓斃,當場證實死亡。原本木廠供稱事發時無其他人在場, 指職員是聽到巨響才出來查看。但死者弟弟稱警察及勞工處表示經調查後發現當時閉路電視顯示有鏟車在搬運木材,證明 …

財經

中華煤氣去年純利增15.7% 末期派息23仙

  • 新報人
  • 記者:伍惠玲編輯:陳惠娜、張 浩楊
  • 2024-03-20

  中華煤氣(0003)今日(20日)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的全年業績。全年純利60.7億元(港元,下同),按年15.7%,每股盈利為32.5仙;末期派息23仙,全年股息維持每股35仙。  中華煤氣今日公布業績前股價造好,收市報5.98港元,升1.9%。  集團指,香港本地燃氣業務受益於本港經濟增長及訪港旅客人次上升影響,帶動餐飲業和酒店業用氣市場,工商業煤氣銷售量按年增長9.3%。不過受全球氣候暖化影響,去年六月至八月出現之歷史高溫及北上消費潮流,住宅煤氣銷售量受到影響,去年本港煤氣銷售量約為271億兆焦耳 ,按年下降1%。內地業務方面,受益於內地消費及餐飲、高技術製造業的帶動下,集 …

社政

跨性別身份證案勝訴一年 跨男跨女改性別仍未批

  • 新報人
  • 記者:李子昕、符文詩、林子明編輯:伍俊熹
  • 2024-03-20

去年2月,終審法院裁定政府要求跨性別人士須完成完整手術,才能更改身份證性別的政策違憲。結果對跨性別人士無疑是好消息,跨女Christine裁決後亦遞表,「我和很多朋友一起去入境處更改性別標記,我是在行使我的權利。」裁決後一年,身份證性別依舊未變。入境處仍在研究法庭的判決,徵詢法律意見,再作跟進行動。11年前另一宗囑目跨性別人士W小姐案件,同樣終極勝訴,法官建議政府就性別承認立法,當時政府也有跟進,更就性別承認發表諮詢文件,一拖7年仍未有定案。今次身份證上的更改性別,及引伸的問題,又要等多少年? 身份證改性別終極勝訴 一年後入境處仍未改政策 出世紙性別為男性的跨青時刻 Quarks成員Chr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