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生活/文化

秋冬吃蛇進補不再 活蛇在港買少見少

  • 2017-12-22
  • 新報人
  • 記者:陳鈺霏編輯:陳樂彤
  • 2017-12-22

「秋風起三蛇肥」香港人愛在秋冬食蛇進補,不論蛇羹蛇宴總有一班捧場客,可是年輕 食客只佔少數。活蛇、野味已逐漸在蛇店絕跡,昔日的菊花香氣亦不再,但蛇王劏蛇的手 法卻依舊純熟。新一代港人不再以蛇補身,蛇王的手藝或要改為遊客服務。 百物騰貴 活蛇入饌難復見 甫踏入蛇店,檸檬葉香味撲鼻而至,繼而聞到一陣臊 腥的野性味道。環顧蛇店四周,抬頭督見寫上「蛇王業」 的牌匾醒目地掛在店內中央,花紋瓷磚牆上貼滿了凌亂的 手寫菜牌、昔日新聞剪報、蛇王與明星合照,充滿著一種 老街坊情懷。 雖然門前放著活蛇,但原來那些活蛇不會用來製作蛇 羹。「蛇王業」第三代傳人張傑生笑言,現時的活蛇只是 用來作「生招牌」,或供市民購買 …

澎湃肌肉的極端追求 健美界的辛酸

  • 2017-12-21
  • 新報人
  • 記者:張美婷編輯:陳樂彤
  • 2017-12-21

談到健美,大眾的第一印象都是身上塗滿古銅色油的健碩選手在台上擺弄著各種姿勢,務求令自己的肌肉更突出,線條更明顯。不過在健碩背後,健美運動員卻要承受著常人無法明白之苦。一切,只為展現更「美」的肌肉。 健美非健身 以「美」為重點 坊間常把「健美」和「健身」兩個概念混為一談。 國際健體及健美裁判李世琛解釋,「健美」是比拼肌肉量及美感,因此肌肉大小、線條深淺、身型比例等都是 評核準則。健美運動員以雕琢外型為目標,透過健身運動將自己的身體雕琢至完美的狀態。而「健身」則是以健康為目標,對肌肉的要求相對較低。 現時健美比賽的項目名稱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不同的健美組織在舉辦比賽時會為項目重新命名,故項目名稱會有 …

園藝治療易入門 親近自然打開心扉

  • 2017-12-07
  • 新報人
  • 記者:陳菀雩編輯:鄭佩琳
  • 2017-12-07

園藝治療是輔助治療之一,以植物作為媒介,讓參加者學懂在面對患病或不如意時要保持正面。照顧一花一草的成長,不但有助增強參加者信心,看着堅毅的植物,更能激勵病者,在大自然中找回一點自信和快樂。 只需心思和巧手 失明社工:我也可以做得到 社工黃嘉濠在2歲時因患上眼腫瘤而失去視力,園藝治療則讓他不用雙眼,仍能感受大自然的奧妙。熱愛園藝的他曾參與一個園藝治療工作坊,製作名叫「Upside Down」的習作。他需把泥土和辣椒苗放在倒放的膠樽內, 雖然植物一開始會向下(即樽口)生長,但長到樽外後會重新向上生長,形成一個「U」或「V」字的形狀。黃嘉濠以手摸出植物的成長情况,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園藝治療令他發掘到 …

祭祀以外的一縷輕煙 天然香藝用處多

  • 2017-12-06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鄭佩琳
  • 2017-12-06

火頭緩緩從香枝頂端向下蔓延,輕煙裊裊升起。走入寺廟,香的氣味或會令人陣陣頭暈,雙眼亦被薰到淚水直冒,但原來全因香中加入了化學香精,才會令人暈眩。天然檀香芬香撲鼻,把年青人迷著,醉心研究香藝,希望弘揚傳統香文化;亦有百年歷史的舊式香舖,堅守原則,即使成本價格不斷上升仍堅持只用天然香料。 九十後香癡自學製香 盼傳揚香藝文化 自言「香癡」的26歲香藝師鄧皓荃,10年前在寺廟聞到一陣幽香,從此被深深吸引,醉心鑽研傳統香文化。他閒時翻看宋、明兩代記載各種香方的《陳氏香譜》、《香乘》等書,自學成專家 。鄧皓荃一年前開始開設香藝班,教導製作香藝。他指,香不單是宗教儀式的附屬品,更能助人放鬆心靈,靜看香雲繚繞 …

港產摔角雙子 戲假拳真打入國際

  • 2017-12-02
  • 新報人
  • 記者:梁穎端編輯:新報人
  • 2017-12-02

躍起旋轉再踢腿,摔角手在擂台上連番打鬥,叫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港產摔角手何顥麟和李杰森幾經努力,終能踏足世界舞台,於6月遠赴美國參加由世界摔角娛樂(WWE)舉辨的「世界輕量級經典賽」。面對被行外人形容為「假打」,二人強調摔角是運動娛樂,在觀眾面前確實拳拳到肉。但摔角運動在港並未普及,李杰森笑言,「代表香港回來後也沒有人認識。」 仿李小龍特色 穿黃黑褲登台 何顥麟及李杰森在小時候觀看摔角電視節目,漸漸對摔角產生興趣。他們透過互聯網結識一群志同道合摔角愛好者,繼而相約出來較量,一嘗摔角滋味。他們於 2004 年合資成立香港唯一摔角團體「港摔」,並致力推廣摔角。「港摔」現有約 10 名摔角手,他們更曾 …

新式推廣中國茶文化 撕去「老套」標籤

  • 2017-11-27
  • 新報人
  • 記者:蘇沛資編輯:梁燕美
  • 2017-11-27

說起品茶,總會想起一組茶具放在桌子中央,慢條斯理地把茶葉放入、浸泡,往往被貼上「老套」的標籤。最近年輕人則興起新式茶店,以品酒形式學品茶,教導茶與食物的配搭,又以中國茶搭上西式甜品,亦會定期舉辦茶藝班,於店裏教授茶知識,傳揚茶文化。 6 大茶各有特色 配搭食物大不同 為了積極推廣茶文化,瑜茶舍會定期舉辦品茶會和茶藝班。店員林子瑤指,品茶會形式與品酒會相似,會教導如何分辨 6 大茶類及如何與茶搭配食物。 林子瑤指,6 大茶類的味道與特色都不同,故搭配的小食亦會因應改變,例如普洱等黑茶可去油,故可配上油分較高的芝士,亦不覺肥膩;綠茶的蔬果味比較明顯,秋葵是最佳的配搭;而烏龍茶的炭焙味較濃,配上煙肉 …

八達通「嘟」出廿載變遷 印明星肖像惹風潮

  • 2017-11-21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莫詠儀
  • 2017-11-21

八達通面世20年,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八達通卡超過3300萬張,平均一名港人便有4卡在手。八達通使用範圍廣泛,涵蓋交通、零售、飲食等,是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的設計、獨特的編號,成了收藏家的心頭好,有收藏家形容每張卡背後都有獨一無二的故事,收藏更是講求運氣和緣分。 款式五花八門  記錄時代變遷 職業收藏家張頌昇指,八達通主要分為官方發行的銷售版、僅供港鐵內部使用的職員版、旅客版,以及私人機構發行的私人版。銷售版即一般於站內可買到的版本,因其流通量多,除非是特別編號,否則收藏價值不高。相反,私人版款式五花八門,不少公私營機構和大學等都會推出紀念卡,有些公司更會以已儲值的員工紀念卡作為年度花 …

街角舞出浮光掠影 港產 Poi 藝人歎仍屬小眾

  • 2017-10-31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陳樂彤
  • 2017-10-31

旺角行人專用區平日吸引不少街頭表演和廣場舞人士聚集,這夜卻添上迷幻的電子音樂。一身民族風打扮、長髮蓄鬚的藝人隨音樂舞動,火光在空中搖曳,以幾何 圖案劃破旺角黑夜。揉合了現代科技與原始氣息的 Poi 在香港雖不被重視,但仍有人奮力表演,望他日港人能雅俗共賞,共同享受一場視覺饗宴。 傳統毛利人藝術 混合電子幻化新潮流 Poi 一詞出自紐西蘭毛利語(Maori),指由繩子兩端接上球體製作而成的表演道具,亦可引伸為毛利人轉動手中道具,配合說唱的集體舞蹈。傳到西方後,Poi 演變得個人化和多元化,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表演形式,如強調道具和身體接觸的 Contact Poi、利用真火表演的火舞(Fire Da …

無聲仿有聲 默劇成傷健溝通橋樑

  • 2017-10-29
  • 新報人
  • 記者:陳翠珊編輯:蕭美玉
  • 2017-10-29

聽障人士未必能與一般人一樣,把每件事宣之於口,盡情表達。不過,他們的表 達能力並不因此而受制,有聽障人士選以默劇,不用對白說故事。默劇在港受眾雖然不多,但仍有人一直堅持默劇表演,甚至為聽障與健聽人士的交流建起一道橋樑。 健全人士重聲音 身體語言遜聾人 劇團「無聲模式」創辦人及藝術總監陳俊雄從事默劇演出近 20 年,他形容默劇不只是利用手語把每個字表達,而是要抽取每句說話背後蘊含的情感及反應,再以 肢體語言形象化地表達出來,「若要表達寂寞,我可能會蜷曲身體,或是走到舞台角落的位置坐下,然後瑟縮一角,突顯那種孤單的寂寞感覺。」 陳俊雄更認為,一般人慣常透過聲音及文字表達及接收,忽略了身體語言,「不 …

環團批環保飲管「不環保」 或造成另類浪費

  • 2017-10-27
  • 新報人
  • 記者:陳鈺霏編輯:黃靖茜
  • 2017-10-27

自 2007 年本港首個「無飲管日」舉辦以來,坊間開始推出環保飲管,材質以不銹鋼和玻璃為主。惟近日有環保組織對環保飲管的衛生安全及推行意義提出質疑,認為其達不到減塑效果,反而造成不必要浪費。 塗層易脫落 買環保產品反生廢物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稱,現時市面存在低質量環保飲管,雖然價格低廉,但因使用廉價鋼材製造,令其壽命短暫,使用數星期後便出現塗層剝落,如消費者重新購 買並頻繁捨棄損壞的環保飲管時,反而會產生更多廢物。他又提到,日前有機構以派發紀念品方式,向市民提供環保飲管,但市民會否願意使用無從知曉,或會造 成另一種浪費,朱更反問「為什麼要使用飲管?」 朱江認為,類似環保產品似鼓勵外界「以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