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專題

【人物專訪】眾散了 還有人——專訪前中國新聞記者翁維愷

  • 新報人
  • 記者:梁倩穎、黃 嘉妍編輯:尹寶盈
  • 2022-03-08

這一天,《眾新聞》的辦公室比平日更沸沸揚揚,交談聲與鍵盤敲打聲此起彼落。有人左右翻找以往的拍攝刪減片段,有人忙於校對晚上播出的最後一集報道,有人招呼着特意來訪的同行朋友。翁維愷卻在一片喧鬧中埋頭伏案,默默趕寫着尚未完成的最後一篇報道——中國公民記者張展被判入獄一周年。 在5年的中國新聞記者生涯中,翁維愷曾赴武漢採訪報道當地的封城情況,也先後經歷了《有線新聞》裁員潮及《眾新聞》停運的事件。他坦言,暫未決定日後的去向,但仍期望自己能當一名「說真相」的記者。   反思自己:我準備好了嗎? 2022年1月2日,網媒《眾新聞》宣布,從1月4日起停止營運。身為其中國組記者的翁維愷得知消息後,儘管 …

港聞

不為性別加上框架——專訪醫科生跨性別人士 Ming Chan

  • 新報人
  • 記者:尹寶盈、姚超雯編輯:謝鎧文
  • 2021-12-26

Ming手牽著女友,面帶著微笑,徐徐走來。及肩的棕色短髮加上中性的打扮,看起來活潑又自信,眼神柔和卻不失硬朗。她是跨性別女性Ming Chan,現就讀醫學院六年級。作為一名醫科生,她多次在專業領域上因性別而遭到誤解及冷對待。為了消除對性別認知的不安,她遠赴倫敦一年重新適應女性身分。白袍下的她,一直渴望女性的身分,更希望在這個性別界定明確的社會,得到大眾的理解和認同。   身穿白袍的跨女 進手術室也是難關 跨性別人士(俗稱跨仔或跨女)泛指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的人士,Ming便是其中一員。她的生理性別是男性,但自我身份認同是一名女生,也即是所稱的跨女,現已以女性身份生活近三年。 早在醫 …

專題

【芬蘭人禦寒交友之道 如常桑拿同時抗疫】

  • 新報人
  • 記者:王芷欣編輯:王芷欣
  • 2021-11-25

芬蘭的冬天氣溫通常在零度以下,焗桑拿是當地人的日常,除了可以保健保暖,還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在疫情下,這個活動是否還可以繼續呢? 有芬蘭人就不懼疫情,繼續日常生活。 記者王芷欣和當地人傾過。 記者:王芷欣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芬蘭 #桑拿

港聞

從零到全職手鈴推廣者 李潔瑤:音樂是代言人,我寧可用音樂說話

  • 新報人
  • 記者:徐 尹恩、李 朗僑編輯:梁沅婷、林俊豪
  • 2021-11-07

每逢星期六,一道白色門後總會傳出「叮呤噹啷」 的聲響,猶如提早宣告聖誕節的到臨。61個手鈴如鋼琴鍵般排列於桌上,她雙手揮動着指揮棒,她身前的十五位樂手便拿起了對應手鈴揮出音符。她就是 李潔瑤,現為「香港青少年手鈴樂團」藝術總監及「香港手鈴藝術協會」的主席。對她來說,手鈴是一種獨特的語言,能交織出不同的故事。 手鈴音樂初心  海外見聞促推廣手鈴 李潔瑤憶述,在中學求學時期首次觀賞手鈴表演,演奏者們分別負責各個音階的手鈴,看着他們輕輕搖擺手鈴,隨之發出叮叮噹噹聲音,原本單調的聲音在眾人合力演奏下,演拼成一首又一首樂曲。獨特的音樂節奏,使她彷彿置身於聖誕節的詩歌合奏中,亦頓時撼動她的音樂初心。縱使李 …

港聞

製作電影為別人 創作音樂為自己 ── 專訪電影系畢業生馬力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鄭 敏婷編輯:呂嘉琪
  • 2021-11-06

朝霧瀰漫的清晨,馬力聽著沙沙的波浪聲,伴隨微風徐徐走向沙灘,站在海旁遙望遠方。他倏然跪在沙上,掙扎、發洩地挖出一個洞口,隨後俯伏在地上,默默地向真神禱告。 以上是馬力在其音樂影片內的動作以及情感表達。烏爾都語是馬力的母語,而這首以烏爾都語開首的音樂影片,除了是他就讀電影系時的畢業作品主題曲,也正正描述着馬力的內心世界——即使被內心世界閉上一道門、情緒受到困擾,但他只要勇敢面對,仍相信有另一扇窗會為他打開,尋找生機。由以往封閉自我、因被人歧視而討厭整個香港,到現在屢出新歌,冀為香港社會發聲,縱使他的成長伴隨各種挑戰,但他亦能一一解化,成為真正的自己。 備受歧視的童年 欲改變社會萌生創作電影的念頭 …

港聞

以暗黑童話擁抱受挫的人 插畫家奈樂樂:你不是孤身一人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黃 可兒編輯:梁栩焮、高諾恆
  • 2021-11-05

「從此,王子和公主便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這也許是許多人心目中童話故事的標準結局。色彩繽紛的精裝繪本為故事建構出美好的幻想世界,但有插畫家嘗試把現實的殘酷帶進童話世界,繪畫出與別不同的黑暗繪本。 奈樂樂,本名關偉樂,是一名設計師及插畫師。自2017年起,推出「暗黑繪本」系列,藉童話故事表達社會的黑暗面。他直言,這個世界猶如地獄,令人難以開心。故其筆名亦與地獄有關,此名源於日本動漫《寒蟬嗚泣之時》內的歌曲「奈落之花」,「日文裏的『奈落』意解地獄,剛巧與我的名字讀音相同,便以此為筆名。我想創作一些讓大家對社會有所警惕的繪本,不會『中伏』,被人性醜惡所傷害,開心一點,從地獄中找到快樂,那便是『奈樂樂 …

專題

【朱文佳殘奧奪銀 望亞殘運再奪金】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朱佩瑩、何琛然
  • 2021-11-01

港隊羽毛球殘疾運動員朱文佳,在東京殘疾人奧運會為香港奪得一面銀牌,並成為殘奧閉幕禮的港隊持旗手,特區政府形容朱文佳鬥志頑強發揮出色,朱文佳接受專訪時說自己雖然有局限但亦有能力衝破限制期待未來再創佳績。 記者:林枝清、張瑜瑤 編輯:朱佩瑩、何琛然 指導老師:呂秉權

港聞

浸大向4名奧運參賽運動員頒發獎金 李慧詩:將大學生涯視作一場奧運會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高諾恆
  • 2021-10-18

香港浸會大學今(18日)邀請本屆奧運會參賽運動員李慧詩、陳浩源、陳仲泓及何宛淇回校進行分享會,浸大向各名運動員頒發15萬元港幣獎金。運動員紛紛寄語同學要感謝身邊的人,珍惜短暫的人生,並敢於踏出第一步。 2020東京殘奧羽毛球男子WH2級單打銅牌得主陳浩源引用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的故事,指戲中飾演殘疾運動員的男主角在成為「Hero」後受到萬眾矚目,當他還是「Zero」的時候,有媽媽和教練的支持。陳浩源認為,在人生低谷時,支持自己的人是最值得珍惜,但不少人久而久之視之為「手到拿來」,藉此他勸喻同學珍惜對自己不離不棄的人,不要錯過看似「手到拿來」的機會。 陳浩源以自身經歷,寄語同學踏出第一步,不要 …

人物

輪羽銅牌陳浩源:校方彈性上學 助學業運動兩兼顧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編輯:倪禮碧
  • 2021-10-05

東京殘奧羽毛球WH2級銅牌得主陳浩源今(4日)於浸會大學分享其學習生活,他表示於殘奧奪銅後,暫未決定出戰2024年巴黎奧運抑或重返校園。校方表明,會為他提供彈性上學安排,全力支持他延長休學期以應付殘奧,又指不應讓優秀運動員在運動和學業之間陷入兩難抉擇。 浸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發展)、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鍾伯光坦言,學院曾憂慮陳未能達到科目要求,以完成學業。但當他與陳進行面試後,認為陳是一名具經驗且努力的運動員,便下定決心遊說學院讓陳入學。陳感謝鍾伯光當時願意讓一位三十歲的殘疾人士入讀對體能要求高的體育系。 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一級講師黃嘉麒與同系二級講師伍家信均認為,陳浩源是一位自律、 …

港聞

從「同居」到「分居」:一對同志大學生的感情生活

  • 新報人
  • 記者:鄧澤旻、呂嘉琪編輯:趙婉婷
  • 2021-08-26

實施網課教學後的中文大學校園,依舊清幽淡雅,卻少了點嘻鬧、嘈雜的聲音。以往三五成群、花天酒地的宿友和通宵達旦趕課業的同學也彷佛銷聲匿跡,不見蹤影。夜䦨人靜,Patrick跟David回到這座見證他倆感情的校園,找個位置,憶起這三年半的旅程,從參加迎新營時一見鍾情,到雙雙遷入宿舍同居的時光。 比起從前看過的「同志」專訪,他倆自言,兩人同居期間並沒有甚麼驚途駭浪,而是更像「老夫老妻」般,每天過著「柴米油鹽」的家庭生活;最「深刻」的回憶,也是倆口子相依爲命,過著平淡如白水的日子。 豈料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大學校方因應政府的防疫要求,開始實施防疫措施,並需大減宿位,迫使Patrick跟David兩人「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