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Vaporwave ── 霓虹色下展現8 0 年代情懷

  • 2018-06-02
  • 新報人
  • 記者:麥筠瑋編輯:黃永亮
  • 2018-06-02

科技不斷進步、社會文明不斷蛻變的同時, 一群Va p o rwa v e 愛好者, 卻以富懷舊意象的元素,如舊式電腦介面和古希臘石膏像等,配以霓虹色作為主調創作圖像; 或將舊式流行曲重製, 仿效千禧年前商場播放的爵士樂, 帶領受眾重返8 0 、9 0 年代, 懷緬過去。「Vaporwave」是自2 0 1 0 年後於網絡冒起的懷舊藝術風格,作品大多揉合東方文化,如日本動漫或香港的霓虹燈,使其成為一種獨特的復古風格。有愛好者認為,近年香港本土意識抬頭,v a p o rwa v e 或將引領一波「文化復興」。 混合新舊元素製反差  曲風柔和具「空氣感」 Vaporwave 愛好者岑啟榮, 於20 …

社政

防止性騷擾政策未落實 教師求助成二次傷害

  • 新報人
  • 記者:鄧曦雯編輯:梁碧盈
  • 2018-06-01

早前, 教育局公布過去5 個學年的校園性騷擾個案數字,2 6 宗查明屬實的性騷擾個案中, 有16 宗案件的肇事者為學生。雖然性騷擾事件通常涉及權力關係,但教師遭學生性騷擾的情況亦不容忽視。有受害教師表示, 任職學校處理性騷擾事件時的態度敷衍, 手法亦欠尊重, 讓她飽受壓力和側目。有關注團體指,現時學校制定防止校園性騷擾政策屬自願性質,令受害人未能得到保護。 平機會編大綱 6成學校疑無制定政策 為鼓勵學校定立校本政策、設立投訴機制,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早於2013年編定《校園性騷擾政策大綱》,惟並非硬性規定學校必須制定防止校園性騷擾政。而平機會曾於2014年就《性騷擾:學界問卷調查》,向全港 …

社政

SEN生家長支援欠奉 溝通不善礙家校合作

  • 新報人
  • 記者:王永欣編輯:陳鈺霏
  • 2018-05-31

早前一名外婆疑因不堪壓力,勒死患過度活躍症的6 歲孫兒,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照顧者的支援。照顧者主要有情緒支援及培訓學習兩大需要,惟有SEN 學童家長表示,主流學校對家長情緒零支援,部分老師亦有欠體諒,令家長大感無助。 有主流學校輔導老師坦言工作量大,缺乏時間照顧SEN 學童及與家長溝通,令家校合作成效減低。 主流學校「逼魚識飛」教師欠體諒家長感無助 根據教育局數字,在 2016/2017 學年,共有約4.2萬名SEN 學童就讀本港主流學校,及近8千名就讀特殊學校。周女士的兒子謙謙(化名)有讀寫障礙,在馬鞍山一所主流小學就讀4年級。謙謙念小一時,周女士發現他需要花較長時間 …

膠袋徵費9 年效用成疑 網購袋存灰色地帶

  • 2018-05-29
  • 新報人
  • 記者:郭芝琳編輯:麥卓溢
  • 2018-05-29

政府於2 0 0 9 年起分階段推行膠袋徵費計劃,至今已踏入第9 年。惟據環保署估計,香港2 0 1 6 年的堆填區膠袋棄置量逼近4 3 億,較2 0 1 5 年急增近1 成,屬計劃全面實施以來首次回升。坊間有不少零售商戶以「借用」為名違例派發膠袋,而網購速遞袋雖未納入徵費範圍,但同樣造成浪費。環保署指雖然棄置量在2 0 1 6 年有所回升,但仍較全面推行徵費計劃前減少近兩成,故計劃有助減少膠袋使用量。 商戶以「借膠袋」掩飾 署方票控寥寥可數 綠領行動曾於去年到1 0 0 間非連鎖商店進行「放蛇」,發現有3成半商戶仍會免費派發膠袋,以攤販尤其嚴重,逾9成會主動派發膠袋。本報記者曾在深水埗、旺角 …

人物

敢怒敢言 給浸大學生的最後一課 ——專訪黃偉國

  • 新報人
  • 記者:梁浩揮編輯:黃詠榆
  • 2018-05-29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兼教職員工會主席黃偉國,在普通話畢業要求、員工權益等校政議題上, 一直站在前線與校方抵抗。其敢言的形象,令他自言成為學校的「眼中釘」。儘管黃偉國一直致力捍衛學生及教職員的權益,如今卻身陷囹圄,遭大學拒絕續約, 任期將於本年8 月底結束。離別在即,「身經百戰」的黃偉國給予浸大學生最後一課:面對強權時要保持希望,切忌妄自菲薄,終能滴水穿石。 民選校董不畏強權 「成校方眼中釘」 藍色西裝、灰色長褲、黑色皮鞋,遊走大學校園之中,看似與一般講師無異,但黃偉國樸實的衣著之下,有著一顆不畏強權的心。黃偉國自2015年成為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民選校董兼教職員工會主席後,屢 …

人物

衝破紀實界限 尋常處覓不尋常 ──攝影記者陳焯煇

  • 新報人
  • 記者:黃健朗編輯:湯銳彬
  • 2018-04-29

  沒有頭盔,也沒有面罩,陳焯煇穿梭磚頭橫飛的旺角街頭,以鏡頭見證歷史:小販的笑臉、示威者的怒顏、深夜的火光、街頭的硝煙,閃光燈一眨,將之一一記錄。陳焯煇是個不尋常的攝影記者,他不愛香港新聞攝影的陳腔濫調,刻意模糊紀實與藝術的界限,即使攝影發展空間受限,亦要從困境中找出自己的聲音。 直覺牽引快門 突發現場的紀實本能 2016年大年初二凌晨,一名警員在旺角騷亂之中向天開槍迫退示威者,槍口一度對準群眾。陳焯煇的相機凝固了這轟動的一幕,令他成為寥寥幾位捕捉到這個畫面的攝影記者。重返當時拍下照片的位置,陳皺著眉回憶起來,「我本來準備走了,因為我以為結果又會是大家示威後便解散回家。」怎料示威者 …

港產地壺球自立門戶 促進傷健共融

  • 2018-04-28
  • 新報人
  • 記者:郭芝琳編輯:陳鈺霏
  • 2018-04-28

新式運動在爭取成為正規認可的體育項目時均須過五關、斬六將。大專講師李石椿遠赴英國,將曾被視為冰壺宣傳工具的地壺球重新改良,重新創造一套「地壺球」運動。李石椿有意將地壺球設計成傷健、長幼共融的運動,故將玩法簡化,並於短短兩年間培訓出400多名教練,成功建立口碑。不過要讓地壺球踏上國際舞台,仍須爭取國際奧委會認可及國際重視。 規則簡單易上手 促傷健長幼共融 任職康體管理大專講師的李石樁受英國地壺球啟發,將地壺球重新設計,並編制賽規,為香港等四季無雪的地區創出一套「地壺球」運動。為吸引更多人參與,李石椿創作地壺球時刻意將玩法簡化,為求讓首次體驗地壺球的參與者,都能輕易掌握基本技巧。有別於冰壺必須於冰 …

百年港齋世俗化 形變而神不變

  • 2018-04-27
  • 新報人
  • 記者:鄧曦雯編輯:黃詠榆
  • 2018-04-27

近年掀起一股素食風潮,愈來愈多年輕人加入素食行列。不過「食齋」與「茹素」有別,前者除了考慮食物種類,亦須遵從佛教規條限制進食時間。但時移勢易,有百年歷史的傳統齋舖亦褪去宗教色彩,轉趨現代化,更關注個人健康及環境保護,甚至容許員工於店內進食肉類。融合多國文化的新式素食店亦配合潮流相繼湧現,在回應市場需求的同時,更希望宣揚「餐桌放生」的理念。 素食館三波湧流 素齋文化有別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客席助理教授法忍法師指,大清滅亡後,南方人逃難至香港,開始有僧人在香港興建寺廟,將佛教傳入香港;並在 1921 年第一次正式舉行出家儀式,亦開始有港人削髮為尼。 佛教發展與齋菜文化相長,法忍法師指香港素菜館的 …

社政

中學學生會認受性低 欠實權 難助實踐公民教育

  • 新報人
  • 記者:梁浩揮編輯:陳菀雩
  • 2018-04-26

公民教育課程旨在提升學生對社會時事的關注及公民意識,並裝備學生面對社會不同議題。現時中學主要透過通識教育課傳授公民概念,有學者則指出,學生會是學生在校內實踐公民概念的唯一途徑。惟有學生指中學學生會缺乏影響力,只淪為活動搞手,未能參與校政討論;且有學校提倡「去政治化」,令學生會推行公民教育的效用減低。 選舉拼人脈 學生會欠認受淪「活動搞手」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的學生會候選內閣曾因政治立場而遭校方打壓,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為該內閣候選幹事。他指參選期間,有老師阻止他與同學於校內派發宣揚香港獨立的傳單,並提醒他不應將政治帶入校園,「甚至有老師在票站呼籲學生不要投票給我的內閣。」他所屬的 …

人物

永不言敗 誓成「稱職冠軍」—滾軸溜冰運動員蔡穎怡

  • 新報人
  • 記者:石欣桐編輯:陳泳珊
  • 2018-03-26

香港花式滾軸溜冰運動員蔡穎怡,自6 歲起與溜冰結下不解之緣。現年28 歲的她已贏得香港花式滾軸溜冰公開賽冠軍33 次,更曾於各項國際賽事中獲獎。雖然她曾面對沒有教練、隊友、場地、資助的困境,但家人一直在旁支持,讓她堅持至今。6 年前,蔡穎怡更以22 歲「高齡」學習冰上滑冰,只為不斷增值自己,誓要成為「稱職的冠軍」。 不甘做佈景板 溜冰成就個人舞台 蔡穎怡自小體弱多病,她父親希望她能多做運動強身健體,而剛好家附近設有滾軸溜冰場,故穎怡自6 歲起已和溜冰結下不解之緣。蔡穎怡雖曾接觸過不同運動,但只有溜冰給予她與眾不同的感覺,「不是我選擇溜冰,而是溜冰選擇了我。」 蔡穎怡兒時曾學習芭蕾舞,但由於芭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