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港聞

調查︰六成基層指過渡房屋租期短 逾七成望住至上公屋

  • 新報人
  • 記者:梁倩穎編輯:林穎茵
  • 2021-08-26

基層組織今(26日)發佈劏房戶對過渡性房屋的意見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受訪者希望過渡性房屋租期能銜接至上樓。有劏房戶認為過渡期太短,兩年後未上到公屋又會搬回劏房,因此卻步。 約三成劏房戶無意申請過渡房屋 稱租金跟劏房差不多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於今年八月分別以網上問卷、家訪及街站形式進行調查,一共收回218份有效問卷,對象包括住在分間樓宇單位、混凝土板間房、天台建築物等不適切住房的市民。調查顯示,七成二受訪者希望過渡性房屋租期能銜接至他們上公屋,當中近六成稱兩年租住期太短。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鍾惠賢表示有劏房戶反映希望「住多一年得一年」以省掉部份租金。她認同租期兩年過短,指他們最後可能被逼返回劏房居 …

港聞

從「同居」到「分居」:一對同志大學生的感情生活

  • 新報人
  • 記者:鄧澤旻、呂嘉琪編輯:趙婉婷
  • 2021-08-26

實施網課教學後的中文大學校園,依舊清幽淡雅,卻少了點嘻鬧、嘈雜的聲音。以往三五成群、花天酒地的宿友和通宵達旦趕課業的同學也彷佛銷聲匿跡,不見蹤影。夜䦨人靜,Patrick跟David回到這座見證他倆感情的校園,找個位置,憶起這三年半的旅程,從參加迎新營時一見鍾情,到雙雙遷入宿舍同居的時光。 比起從前看過的「同志」專訪,他倆自言,兩人同居期間並沒有甚麼驚途駭浪,而是更像「老夫老妻」般,每天過著「柴米油鹽」的家庭生活;最「深刻」的回憶,也是倆口子相依爲命,過著平淡如白水的日子。 豈料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大學校方因應政府的防疫要求,開始實施防疫措施,並需大減宿位,迫使Patrick跟David兩人「被 …

港聞

浸大師生10月1日起要打針/定期檢測才可入校園  學生批倉卒預約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林穎茵
  • 2021-08-25

香港浸會大學今日(25 日)發電郵予學生及教職員,由今年十月一日起,所有浸大學生及教職員必須接種兩劑新冠疫苗滿十四日,方可進入校園。如無法按時接種,必須出示十四日內提供的受政府認可之陰性檢測報告。有未打針的學生指,措施十分倉卒,必須在下星期一(30日)前接種第一劑疫苗,才能趕及十月上學,沒有時間讓學生考慮。 浸會大學早在5月底要求宿生打針或兩周一檢,今日宣布擴至全體師生及定期訪客。電郵提到,所有浸大學生、教職員、到訪浸大校園的訪客,及在浸大校園範圍內工作的合約承辦商之僱員,必須十月一日前接種兩劑疫苗滿十四日或出示於十四日陰性檢測報告,而因健康問題而無法接種疫苗或無法負擔檢測費用的學生可向校方申 …

港聞

雜耍改變人生 挑戰迎來突破——專訪女性雜耍表演者阿魚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薇編輯:羅敏妍
  • 2021-08-25

「我叫阿魚,一條魚的魚。」短頭髮、黑框眼鏡、身穿運動服的阿魚看上去和一般人無異,毫不起眼;她鮮少與人對望,說話時總是喜歡擺弄自己雙手。害羞的阿魚是一名雜耍表演者,在示範各種雜耍技術時卻與平時判若兩人。她的身體配合富節奏感的音樂,輕輕一動,手上的道具就一下了在空中留下一道道殘影。她表演時兩眼全神貫注,而且表現得很自信。 「裸辭」學雜耍 入行處處碰壁 今年27歲的阿魚,是「香港雜耍之家」旗下一名雜耍表演者。她當年完成副學士課程後,曾在社福機構擔任文職工作,而這種每日如是的「朝九晚八」式工作,也使小魚感到生活沉悶。於是,她鼓起勇氣,毅然辭職並決意另覓出路,報讀在中學讀書時已感興趣的小丑表演課程。阿魚 …

港聞

教大調查指逾九成家長對子女升小一感壓力 學者倡疫下提供更多支援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王春媚
  • 2021-08-24

  新冠疫情持續,幼稚園多度停課或轉為網上授課,不少幼兒未完全適應好幼稚園生活,已要在新學年升讀小學。香港教育大學調查發現,超過九成的幼稚園高班(K3)家長在幫助子女升讀小一時感到壓力,過半受訪者更指其子女對升讀小一感到焦慮。學者建議為家長提供更多支援,適切地回應幼小銜接的需要。     近五成四家長表示子女出現焦慮  近九成九家長冀獲支援 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在今年5月13至6月15日期間,向58間幼稚園及網上做問卷調查,共收回825名K3家長回應。調查結果發現,接近九成三受訪的K3家長對在疫情下教養子女感到壓力,主要壓力來源包括子女學習進度及行為問題。其餘原因則包 …

港聞

Podcast文化崛起 商業化發展前景仍未許樂觀

  • 新報人
  • 記者:蘇啟康、黃寶詠編輯:趙婉婷
  • 2021-08-24

Podcast一詞由「iPod」和「broadcast」組成,是以聲音為主的廣播節目,亦有人說是「聲音版」的YouTube。這類節目多為主持之間的傾談,題材五花八門,只要有智能電話在手,人們就可無時無刻收聽節目。收聽電台以往會被年輕人視為老一輩的玩意。近年來Podcast文化在兩岸三地崛起,不難見到男女老幼以 Podcast消閒娛樂,甚至有些愛好者自行錄製Podcast節目,吸引同類愛玩者收聽節目。有學者認為港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未足以帶動Podcast文化流行,但亦有Podcast主持人認爲,近年的公民思潮覺醒,可帶動本港Podcast產業的發展。 訴說社會荒謬 抒發心中壓抑 《點解我唔明》就 …

中環街市活化後試業首日人流旺 商戶冀港人多支持

  • 2021-08-23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王春媚
  • 2021-08-23

  關閉18年的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市經市建局修復活化後,今日(23日)開幕試業,大批市民到場參觀,現場一度十分擠迫。有商戶對未來營運持樂觀態度,指疫情下中環街市或能成為熱門景點,吸引港人前來消費。但亦有市民指商戶欠缺特色,難吸引再次光顧。     歷史價值吸引進駐  商戶:疫情下「有危就有機」 中環街市活化後,除零售及餐飲,亦有展覽及表演場地,首階段試業已吸引70多間商戶進駐。推動長者就業的社企「銀杏館」也在街市開士多,行政總裁麥敏媚指,中環街市集歷史價值、香港人回憶及懷舊於一身,十分切合社企推動長者就業的信念。麥敏媚指中環街市陪伴許多長者成長,長者對重遊舊地都感 …

社政

城市浪費遇剋星 剩食回收成風氣

  • 新報人
  • 記者:張詩朗、劉穎慧編輯:趙婉婷
  • 2021-08-23

打開網上討論區,不時看見「一人一樣屋企過期食物」的帖文,當中不乏「82年百事」、「過期 10年罐頭」等生活笑話分享。據統計,香港每天浪費的廚餘高達3,600噸,重量相等於300架雙層巴士,其中部分被丟棄的食物可供食用。面對龐大的食物棄置量,有機構組成社區義工團隊,收集蔬果麵包後再轉送給基層。更有初創企業將剩食投入其他市場,推動可持續發展。 區內建街市網絡 贈送蔬果予基層 正值炎熱的五月,未及正午,熾熱的陽光就灑落在人頭湧湧的街市,一群身穿橙色衣服的人在市內穿梭,從檔販手上收集各種蔬菜,把藍色的膠箱擠滿──他們就是食物回收機構「食德好」的團隊。 「我們今日第一次嘗試早上10時收瓜菜。」「食德好」 …

港聞

何詩蓓以奪兩面奧運銀牌經歷 籲年輕人有目標不要放棄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王春媚
  • 2021-08-20

在東京奧運勇奪兩面銀牌的香港泳手何詩蓓,今日於太古廣場出席分享會,分享奧運征途上的經歷和體會。她特別鼓勵年輕人,在追隨目標的過程會有很多難關,但不要輕易放棄,即使結果不盡人意,但堅持一定有收穫。 何詩蓓表示,今屆奧運最難忘時刻是200米自由泳獲得第一面銀牌,被問到如何調整心態準備下一場比賽,她指會放鬆休息,補充體力,繼續集中應付比賽。她續指,為了讓自己專心作賽,比賽時不會看手機及社交媒體,她的啟蒙教練Michael Fasching笑言,他有發訊息給何詩蓓,提醒她游泳要注意的事,但知道她不會上線,即使上線了,也不會回覆,因為她很專心比賽。 何詩蓓指,她小時候不喜歡游泳,純粹視為求生本能,但從游 …

港聞

8.31太子站事件攜燃燒彈 13歲少年判入教導所

  • 新報人
  • 記者:盧芍霖編輯:王春媚
  • 2021-08-20

前年8月31日警方進入太子站,翌日凌晨在月台拘捕一名案發時13歲男童,在他的背包搜出自製燃燒彈及打火機,男童「非法集結」及「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名成立,今日被判入教導所。 被告代表律師陳德昌為現年15歲的被告求情,指被告犯案時年輕,參與非法集會及攜帶武器,只是一時衝動及愚蠢,又指被告患有讀寫障礙,希望法官不要讓被告離開學校太久,讓他有機會學習。 法官姚勳智指被告所參與的非法集會規模不小,參與時表現主動,可謂集會中的「前線」成員,阻礙車輛前進,堵塞主要幹道,行為妄顧法紀。法官又指,被告走進太子站逃避警方追捕,雖然沒有參與太子站月台及車廂內與市民的衝突,但若然被告使用所攜帶的燃燒彈,後果將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