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

港聞

調查:逾八成旅遊業員工轉行 勞聯促增半年每月五千元復工獎勵

  • 新報人
  • 記者:詹 淳茵編輯:陳 歴
  • 2023-03-17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下稱勞聯)及香港旅遊業組織聯盟(下稱旅業聯盟)今(17日)發布《中港通關後,本港旅遊業界從業員工作狀況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受訪者選擇離開旅遊業,而行業前景不明和薪酬待遇不理想是從業員不願重返旅遊業的主要因素。 勞聯及旅業聯盟於2月22日至3月4日進行調查,透過網上問卷收集「旅業聯盟」成員的意見,共有553份回應。調查結果逾八成旅遊業界從業員受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而轉行,只有約兩成旅遊從業員選擇重返旅遊業,約三成離開旅遊業的受訪者表示因「薪酬待遇不理想」不想做回本行。超過九成重返旅遊業的受訪者表示收入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另外約六成四受訪者反映通關後旅客量未如理想,收入只 …

社政

財新內媒:封閉國家無前途 自由開放是科技創新之魂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李皓然、Felix LEUNG、蕭詠嵐、黃淳謙編輯:Bruce Lui
  • 2023-03-15

最新一期《財新周刊》發表題為《自由與開放是科技創新之魂》的社論。 以「自由與開放」為社論標題,近年在內地傳媒,十分罕見。 文章指出,封閉的國家沒有前途,封閉的科技跟不上世界的腳步。社論強調學術自由與開放的重要性,要尊重學術,敬畏科學,並遵循科技規律,讓廣大科技人員的才智充分湧流。 《財新》的社論提到最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備受關注,又引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21年在兩院院士大會的講話指「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 文章指,掌握科技最前沿信息的,毫無疑問是該領域的專家、學者,而不是坐在辦公室的官員。 社論批評, …

港聞

調查:逾八成僱主面臨人才短缺問題 創十年新高

  • 新報人
  • 記者:陳 芷澄編輯:吳 詠瑩
  • 2023-03-15

萬寶盛華(Manpower Group)今(15日)公布今年第二季《 就業展望調查》 ,結果顯示因應旅遊業復甦,本港人力資源需求將會增加。下季淨就業展望指數達+30%,其中通訊媒體業和資訊科技業分別錄得較高指數。更有85%受訪僱主面臨人才短缺問題,為10年來最高。 調查510名受訪僱主中,45%預計未來三個月將增加人手,15%則指會縮減人手。下一季淨就業展望指數達+ 30%。萬寶盛華高級副總裁徐玉珊表示,商務及旅遊客流量上升,漫遊服務需求增加,加上人工智能產業急速發展,使通訊媒體業和資訊科技業錄得較高就業展望指數,分別按年升81%和50%。她又表示,政府推廣「你好,香港!」宣傳活動及廣深港高鐵 …

房協長者住屋現有500宗申請 推紅磡「豐頤居」年中入伙

  • 2023-03-14
  • 新報人
  • 記者:謝欣桐編輯:賴 小苡
  • 2023-03-14

香港房屋協會今(14日)公布第三個「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項目「豐頤居」,供年滿六十歲或以上的單身或二人長者申請,單位內設有不少長者友善的安全設施,如低門檻設計、高低位防盜眼,項目「只租不賣」,預料首批住戶最快可於今年年中入伙。 豐頤居位於紅磡利工街8號,共提供312個單位,其中168個為實用面積375 至 403 平方呎的 一房單位,其餘144個屬235 至 256 平方呎 開放式單位。樓層以不同的顏色設計,方便長者辨認自己的單位;大門亦設有感應器,若感應到24小時沒有人進出,便會安排職員上門檢視。 項目採用終身租住模式,住户在簽約時須繳付100至200多萬元的全額租住權費,其後每月視乎單位繳 …

港聞

李強首記招答十問較前任少 論港澳地位只加強、不削弱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Felix LEUNG、李皓然、蕭詠嵐、黃淳謙編輯:Bruce Lui
  • 2023-03-14

李強接任中國第二把交椅,首次以總理身份會見中外傳媒。他聚焦經濟議題,承認國家實現經濟增長的過程並不輕鬆,但中國人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壓倒。至於港澳的地位和作用,李強說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記者:梁獻樂、李皓然、蕭詠嵐、黃淳謙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李強 #第二把交椅 #中外記者會 #國務院總理 #兩會 #港澳方針 完整報道:https://youtu.be/3lO7cj9Rw4I   …

財經

英國1月GDP按月增0.3% 專家:英國仍要加息 否則英鎊會面臨更大貶值

  • 記者:Hoi Kwan MAK編輯:Mei Fung CHAN、張智芬
  • 2023-03-10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今(3月10日)公布2023年1月國內生產總值(GDP)。受惠於教育、運輸和倉儲、醫護衛生服務以及藝術、娛樂和休閒活動行業的反彈,1月GDP按月增長0.3%,較市場預期的0.1%高。

港聞

潛望鏡巴士退役 今晚10時45分樂富開出最後一程

  • 新報人
  • 記者:程 偉軒編輯:曾楚雲
  • 2023-03-08

潛望鏡巴士走進歷史,九巴今(8日)宣布全港最後一輛設有潛望鏡裝置的巴士正式退役。退役巴士型號為歐盟三型富豪超級奧林比安,車身長度10.6米,外號「短豬」,適合行駛狹窄彎多的路線。巴士將於今晚十時四十五分由樂富開往觀塘碼頭總站。九巴自2000年引入閉路電視系統,逐步取代潛望鏡裝置,讓車長透過鏡頭更全面觀察上層,加強行車安全。 潛望鏡歷史可追溯至70年代,當年九巴推行「一人控制」模式,巴士運作和乘客安全由車長一力承擔。 潛望鏡安裝在駕駛室及上層前排右側,車長從鏡子反射中看到的角度和範圍有限,未能全面覆蓋上層車廂的每個角落。 九巴學院總導師李錦輝指,有行山人士不知道潛望鏡的作用,會把旅行袋放在潛望鏡 …

港聞

四成青年自認貧窮 研究指最低工資未能保障青年

  • 新報人
  • 記者:鄭 子欣編輯:陳 歴
  • 2023-03-07

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今(7日)發布《最低工資有幾低?貧窮新一代的就業困境報告》。結果顯示四成受訪青年自認貧窮,認為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太低,研究團隊亦指最低工資未能保障基層以及在職青年。 嶺南大學研究團隊於去年5月至12月先後進行兩輪深度訪談,訪問了67名18至29歲、每月收入低於兩萬元、有工作經驗的青年。結果顯示大約四成青年自認貧窮,當中大部分受訪青年認為工資太低,待遇與工作不相稱,更有受訪者反映工時過長。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指, 雖然失業率隨「復常」回穩,但以往因疫情增加的職位亦將會取消,擔心「復常」後或會引發新一輪裁員。 最低工資自2011年至今年5月,由$28調升 …

港聞

逾七成受訪者不考慮生育 工聯會促政府推鼓勵生育政策

  • 新報人
  • 記者:黃思琦編輯:張 發兒
  • 2023-03-07

工聯會婦女事務委員會(下稱工聯婦委)今(7日)公布「香港生育意願、政策與托兒服務」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不考慮生育,經濟壓力是不想生育的最大因素。工聯婦委建議政府推行鼓勵生育政策,令市民在育兒上得到適當的支援。 工聯婦委於2月以問卷形式訪問457位香港市民,了解港人生育意願及對托兒服務的認知,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不考慮生育。工聯婦委主任梁頌恩表示,由於育兒開支大,例如課餘的額外費用,令不少家庭對考慮生育卻步。梁頌恩認為政府應該關注市民面對育兒的難題,例如提供經濟誘因等相關政策吸引市民生育。 托兒服務需求方面,工聯婦委副主任余莉華表示,市民普遍對托兒服務認識較少,不少女性因照顧子女而不能 …

港聞

4個月內近200隻雀鳥撞玻璃 香港觀鳥會籲市民共同監察鳥撞事件

  • 新報人
  • 記者:黃梓霖編輯:曾楚雲
  • 2023-03-06

香港觀鳥會今(3月6日)發布「香港鳥撞玻璃個案初步分析」,整合近四個月的「鳥撞玻璃」(下稱鳥撞)數據並分析原因。鳥撞玻璃意指雀鳥無法識別玻璃幕牆或鏡為障礙物,而撞上建築物受傷,甚至死亡,個案遍佈全港15區,涉及38種鳥類。香港觀鳥會亦呼籲市民積極參與「全城監察鳥撞行動」,協助舉報鳥撞事件。 報告整合去年9月1日至12月31日的鳥撞數據,合共196隻的鳥撞個體當中179隻死亡、17隻受傷,最多鳥撞個體的地區為沙田(43隻)。去年11月發生多宗集體鳥撞事件,初步估計與秋天遷徙季節有關。綜觀各鳥撞個案,涉及的建築物包括裝有玻璃或鏡面外牆的大廈和商場、透明隔音屏障、透明玻璃欄杆與村屋等。 香港觀鳥會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