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藝術

人物

從記者到舞者 在藝術路上尋回自己

  • 新報人
  • 記者:陳浩然、柯 慕蓉編輯:陳 歴
  • 2023-06-24

在地上緩緩蜷曲、然後舒展,將四肢輕柔抬起、放下,隨心律動。徐嘉蒓跳的舞,自由、即興、超越規則。身兼舞台劇演員、即興舞者、和身體課導師的她,放下記者身份,用身體與靈魂與世界對話。以前只懂寫別人的故事,現在分享自己的故事;從聽故事到說故事,再到演故事,這位Slasher (斜棟族)如何在藝術中找到情緒出口? 有口難言 執筆無力 自小受電視新聞薰陶,大學仼兼職記者,對社會議題「肉緊」的嘉蒓,最愛發掘城市故事。令她感受最深的是曾為土瓜灣盲人工廠重建項目撰寫的專題,講述盲人輔導會在未經諮詢下計劃將工友遷至屯門安老院工作,引發工友反抗;報道出街後,成功逼使政府為盲人另覓新址。為弱勢發聲,令她感到文字對社會 …

港聞

【2023財政預算案】電影業界對政府注資五億 創意產業表歡迎 望簡化申請程序

  • 記者:柯 慕蓉、賴 嘉怡編輯:吳 樂童
  • 2023-02-22

  陳茂波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注資五億支持「創意智優計劃」有電影業界人士表示歡迎,認為現時業界有人才獨缺資金,注資幫助香港影視業發展,但亦有業界認為政府應簡化資助計劃申請手續,加快進度。  前無綫電視戲劇組高級編導黃建勳表示現時業界不缺影視題材和人才,唯缺資金, 希望計劃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王悅指出,產業發展並非單靠注資就能解決。她表示,申請資助手續繁複,同時認為「擅長撰寫計劃書的人可能更容易申請到資助」,使「真正」需要幫助的導演得不到計劃支持。王悅期望政府簡化業界相關資助計劃的申請手續,並減少對拍攝題材的限制,創作環境更自由方能幫助電影業界蓬勃發展 …

專題

本地篆刻家堅持人手雕劃 盼篆刻手藝薪火相傳

  • 新報人
  • 記者:林 澤鋒、何 嘉龍編輯:盧穎彤、謝逸萍
  • 2021-12-27

印石、刻刀、印泥、小楷毛筆、砂紙、硯台、墨等,是每位篆刻家的必備工具。製作篆刻印章時,先要用砂紙磨平印石印面,令其變得光滑;其次摹寫印稿,在印石上畫出印面的輪廓;然後用奏刀在印面上刻印,刻出字體後清理石面上的碎石,避免石屑破壞印泥,影響加蓋印章的效果;最後,視乎線條的粗幼及整體結構,再作修改。經過數個步驟後,一枚篆刻印章自此誕生。製作一枚小小的印章,不但講求師傅的雕刻手藝,而且講求匠人堅持。   將情感轉化為刻印  陰陽印章效果顯不同 鄭榆是一名當代篆刻家,在台灣藝術大學留學時主修「書畫印」,書法、水墨、印章都是他的學習範疇,而他卻醉心鑽研「篆刻」;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回流返港,把自己 …

港聞

宋皇臺站、土瓜灣站揉合考古、藝術設計 顯示屏增車廂客量資訊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6-09

  港鐵屯馬綫將於本月27日全綫通車,連接九龍城和土瓜灣的宋皇臺站和土瓜灣站同日啟用。兩個車站都有特別的藝術設計,宋王臺站加入考古元素,土瓜灣站則混合了該區居民的故事。月台電子顯示屏亦增設車廂載客情況的資訊。     宋皇臺站暫時有A、B、D三個主要出入口,鄰近九龍城世運道及宋皇臺花園。C出口的出入路線視乎考古工作結果而定。車站大堂設有展櫃展示出土文物。連接B出入口的通道設有圖片牆展示藝術品的研究紀錄和創作過程。月台展出由本地陶藝家黃麗貞女士創作的《大地陶詞》,塑造春冬兩季更迭,晝夜輪替的景象。     土瓜灣站有四個出入口,當中A、C、D出入 …

港聞

【須完善文化制度建設 藝術家憂作品被雪藏】

  • 新報人
  • 記者:李昌峻、陳穎彤編輯:李昌峻、陳穎彤
  • 2021-04-07

預計今年開幕、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因收藏藝術家艾未未一幅向天安門豎起中指的作品備受抨擊。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曾表明,要完善香港的文化制度建設。有作品被M+收藏的藝術家擔心自己的創作會被「雪藏」;有學者就指,未來藝術工作者要習慣在紅線下創作。 記者:李昌峻、陳穎彤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M+博物館 #藝術 #政治藝術 #藝術界#黃國才#伍常#完善文化制度建設

街角舞出浮光掠影 港產 Poi 藝人歎仍屬小眾

  • 2017-10-31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陳樂彤
  • 2017-10-31

旺角行人專用區平日吸引不少街頭表演和廣場舞人士聚集,這夜卻添上迷幻的電子音樂。一身民族風打扮、長髮蓄鬚的藝人隨音樂舞動,火光在空中搖曳,以幾何 圖案劃破旺角黑夜。揉合了現代科技與原始氣息的 Poi 在香港雖不被重視,但仍有人奮力表演,望他日港人能雅俗共賞,共同享受一場視覺饗宴。 傳統毛利人藝術 混合電子幻化新潮流 Poi 一詞出自紐西蘭毛利語(Maori),指由繩子兩端接上球體製作而成的表演道具,亦可引伸為毛利人轉動手中道具,配合說唱的集體舞蹈。傳到西方後,Poi 演變得個人化和多元化,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表演形式,如強調道具和身體接觸的 Contact Poi、利用真火表演的火舞(Fire Da …

手造書蘊藏文化寶藏 揭頁間讀出温度

  • 2017-09-23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編輯:郭曉韻
  • 2017-09-23

書的靈魂固然是其內容,但書本的用料、裝幀亦同樣講究,甚至背後隱藏著另一個大眾不曾 留意的故事。人手造書曾是製作書本的唯一方 法,惟機械盛行,令書本與製作環境及閱讀文 化的連結漸漸淡化。不過,香港仍有不少人以 各色各樣的方法,讓手造書重新受大眾關注。 製作講究 中西手造書大不同 手造書的製作非常講究,大至書脊形狀,小至釘裝用線,皆藏有巧思。而不同的釘裝方法亦影響書本的耐用程度。隨使用的物料、釘裝手法及書本外型,手造書分有不同種類,而本港的手造書大致可分為中式和西式, 中式手造書較為軟身,相反西方的書身則較硬,多以硬皮作封面。 細節看出地方文化與歷史 現代為方便依靠機器生產書籍,卻忽略了手造書的文 …

說得出 看得到 ── 口述影像帶領視障人士走進藝術世界

  • 2017-05-06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黃麗嘉
  • 2017-05-06

視像人士欣賞電影需要口述影像服務協助描述畫面細節。不少視像人士鍾情電影,卻因香港欠缺推行口述服務而被剝奪欣賞藝術的權利。有口述影像員及視障人士皆認為口述影像是一種權利、一項藝術,把視覺畫面轉化成聲音,將看似遙不可及的藝術享受帶到咫尺,拉近視障人士與社會的距離。 口述電影選擇有限 現時香港主要有兩間機構有提供口述影像服務, 包括展能藝術會的藝術通達中心及盲人輔導會。前者主要提供話劇及藝術展覽的口述影像服務,後者則主要提供口述電影服務,每月會推出一至兩套已上映的昔日香港電影,每年舉辦一場首輪電影放映會。盧勁馳雖未完全失明,但欣賞電影時仍需配上口述影像。一向鍾情文藝片的他卻有大半年沒進過戲院,只因機 …

彩臉下的港產小丑 —— LWS小丑團

  • 2016-10-28
  • 新報人
  • 記者:喬家頴編輯:新報人
  • 2016-10-28

拋波、扭氣球、趣劇,小丑身穿色彩鮮豔的衣裳,每次出現均為大眾帶來笑聲。然而,小丑表演在港仍屬冷門的藝術活動,笑臉下其實有不少辛酸事。曾奪多項小丑大賽獎項的小丑Wing Wing(梁健榮Tony)、小丑Sound Sound(江靖山Kenneth)及小丑LaLa,組成「LWS小丑團」,冀令更多人了解獨特的小丑文化。 LWS小丑團成立於2014年,成立契機要由「同屋主」說起。本已相識的Tony、Kenneth及另一名小丑表演者小丑LaLa一同前往美國參加比賽,但因資金不足,三人決定合租酒店,從而令見面、交流表演心得的時間大大增加,更發現彼此理念相約,遂決定共同創立小丑團,希望承傳小丑表演的技術。 …

通達服務欠資助 致無障礙藝術「離地」

  • 2016-10-14
  • 新報人
  • 記者:郭曉韻編輯:新報人
  • 2016-10-14

香港展能藝術會 Arts with the Disabled Association Hong Kong 於10月6至14日舉行「藝無彊:新晉展能藝術家大匯展2016」,展出109件優秀的藝術品。展品全部由殘障人士製作,同時提供通達服務,讓殘障人士可以感受藝術。美國就此早在43年前針對藝術通達服務立法,然而通達服務在香港並不普遍,令殘障人士往往被藝術拒諸門外。 衝破障礙 另類感受藝術 通達服務,即為殘障人士提供如手語傳譯、劇場視形傳譯、通達字幕、口述影像、觸感製作等服務,讓他們跟常人一樣能夠欣賞各式表演及展覽。視障人士譚德榮獲邀到藝術展透過通達服務欣賞藝術品。失明後曾有5年不敢外出的他,憶起最 …